她是林则徐最有名的女儿,因一场战役被记入清史,至今受人敬仰

谈谈旧历史 2025-01-18 09:44:36

前言

要说清朝末年一件振奋人心提升国人自信,让外来侵略者看到民族团结的一件事那一定会有“虎门销烟”事件,而作为发起者的林则徐也是晚清政府为数不多忠于国家忠于百姓的臣子,而他的后人也一个赛一个厉害,就连家中的女儿都成了当时的典范。

俗话说“巾帼不让须眉”,无论在历史上哪一个时期女性也能发光发人,那么林则徐的女儿是谁?她究竟做了些什么呢?

林家有女

林则徐的女儿名叫林普晴,是他和妻子郑淑卿所生。林则徐出身不算太好吃得苦比较多,所以他对儿女的教育一直都是十分严厉的,林普晴虽是他的第三个女儿,但是他妻子在回老家的船上所生的,所以他对这个孩子的到来显得格外重视。

林普晴

虽然是清朝时期的人,但林则徐的教育思想并不迂腐,相反他认为如今时局动荡,无论男女都应该自己掌握本事,才能在未来寻得生存之道,不能靠着溜须拍马损人利己的方法苟活,所以他对儿女的教育和思想都不从落下。

年幼的林普晴在兄长读书的时候便安排启蒙,慢慢的从识字到作诗,刺绣抚琴每个都不曾落下,而女子终有一嫁,作为林则徐最漂亮的女儿自然更有择选夫婿的资格,但林则徐始终觉得官场上那些王公贵族娶妻别有目的,婚后怕不能好好对待女儿,更害怕在官场上有朝一日和自己针锋相对,会苛待她,所以迟迟定不下来。

一直到林则徐的妹夫要来京城参加考试所以投奔他,这才想到家中还有这样一门亲戚,两人聊到儿女婚事时说到林普晴,妹夫对她甚是喜欢,所以推荐自己的儿子只比林普晴大上一岁,两人不知几分玩笑几分认真要给定上亲事,只不过要等到小儿子考取功名才有脸面提亲。

内外兼顾

时过境迁林则徐或者把这件事都忘记了,没想到过了几年后还真在官场上碰到了一位名叫沈葆桢的书吏,此人声称自己是他的外甥,这才让他想起来,也因此开始留意沈葆桢。

观察许久后发现沈葆桢此人踏实肯干,为人正直,再加上家世背景都是他知根知底的,索性就说要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而沈葆桢十分敬佩林则徐在官场的作为,更觉得他家的女儿一定是极好的,所以就歪打正着的成就了当年的约定。

沈葆桢

而沈葆桢确实也如他所想,二十岁就中举,让沈家从曾经落寞的家族重新振作起来,一家人欢喜的将林则徐之女娶回家。但林普晴做新妇的日子可比做女儿难多了,沈家没有林家富贵,而沈老爷子到了晚年又颇有些“穷讲究”,所以她从闺中大小姐变成了伺候公婆的“婢女”,但她对此没有从未抱怨过,只是和沈葆桢同心同德,一个主外一个主内。

但事实上她的见识和格局要比沈葆桢更胜一筹,很多时候丈夫拿不定的主意都需要她辅佐在旁给出建议,夫妻关系相敬如宾,两人共同孕有五子五女。并且她将内院打理的井井有条,妾室的子女全都被她栽培的很好。

但林普晴可不光是内宅的好手,当时丈夫被派往江西镇压太平天国时,她因担心丈夫便跟着同去,丈夫到达后便被军务缠身去往哥哥县城调集军饷,留下她和军队在上饶。

血书求援

但没想到太平军钻着这个空子想要一举将此地攻下,众将士都着急想送夫人先行离开,但林普晴却镇定自若去到营帐内观察起地图,等到部下备好车马准备带她离开时她却不肯走:“兵力不够我更不能走,你们可以走但我不能,城在我在!”

随后更是让人将车马拉走,表明自己誓与上饶城共存亡的决心。她从小也听着父亲念叨一些用兵之法,父亲经常给他们讲述权谋典故,因此她丝毫不惧怕城内的慌乱。

面对已经围城的太平军,她先是将兵力在每个地方都安排妥当,随后发动城内的妇女做后备力量,送饭或是站岗。而她也一直坚守职责不肯休息,以身作则让众将士臣服。但她也早料到这样的做法也只是缓兵之计,必须得有援军。

她想到自己父亲曾经的部下就在不远的镇上驻守,但那边也是深受太平军侵犯,有没有军队是一说,愿不愿意抽出军队对她施以援手又是一说,况且此事还不能太过声张,否则就会被太平军发现城中情况,怕是会一举攻下。

但如今到了这个地步也只能一试,林普晴为了表达诚意和急切的心情,所以就咬破手指写下求援信,说明自己的身份和城内现状,随后派人快马加鞭的送出去。

信件送出后她重新振奋士气,告知大家已经找到援军,坚持下去胜利指日可待,心中虽然担忧但还是维持面色无常,不让大家看出她这个“主将”的担忧之态,众人才方可坚持下去,等到援军到来。

但太平军眼看久攻不下后便开始从城墙下面挖隧道,想要直接从外到内穿过城墙下面的土壤进入,而林普晴见到后便命人顺着城墙根内部挖一圈沟,这样一来她们从外往里挖时刚刚挖通就能将他们挖坑的地方暴露出来,小小的洞口进不来出不去直接被“瓮中捉鳖”便无法进入城内。

而她送出去的救援信也在不久后收到回应,不光派出几千兵马前去救援,还将沈葆桢召回,两方人马和太平军连战七天,城中的林普晴依旧安稳的组织城内做后勤工作,配合之下终于解脱了围城之困,最终以清军的胜利告终。

但因为当时社会对女子的看法不一,也害怕她被朝堂有心之人攻击被冠上莫须有的罪名,所以并未受到朝廷的嘉奖,但后来她被确确实实的记录在清史当中。而在她死后上饶城百姓自发的捐钱铸造了一尊她的雕像,供后世敬仰怀念。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