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0月的一天深夜,重机枪手卿伯金正在站岗。突然,他听到稻田里传来水声,

甜蜜游记 2024-12-16 00:07:18

1937年10月的一天深夜,重机枪手卿伯金正在站岗。突然,他听到稻田里传来水声,仔细一看,吓了一大跳:"天哪,稻田里全是日本兵!"卿伯金立刻返回报告。四个排的国军战士拿起带刺刀的步枪,悄悄从后面包抄那些日本兵。与此同时,卿伯金他们也迅速准备好了重机枪,并装上了子弹,准备向那些日本兵开火。 卿伯金是湖南邵阳人,他原名叫卿直南,1910年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的卿伯金身体就很好,力气也大,经常帮家里干农活。 23岁那年,他参军入伍。当时正值军阀混战,卿伯金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第二六三团当步兵。后来,他凭借过人的身体素质,被选拔成为一名机枪手。 对卿伯金来说,重机枪就是他的命。这个大个子每天都要花很多时间擦拭、保养他的"宝贝疙瘩"。功夫不负有心人,卿伯金很快就成为全连的机枪好手。 100多个零件组成的重机枪,卿伯金只要15分钟就能拆卸组装完毕。他的射击本领也是一流,几百米外的敌人都逃不过他的火力网。卿伯金常说,自己就是为机枪而生的。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战打响。卿伯金所在部队开赴前线,投入淞沪会战。第一仗,他就立下了战功,一个人射杀了7个鬼子。 从此,卿伯金的名号在全师炸开了锅。人人都知道八十八师有个"重机枪王",谁也别想从他的火力网下逃生。战士们亲切地称他为"卿师傅",就连日本人也知道国军有这么号神枪手。 1937年10月,淞沪会战进入了最激烈的阶段。卿伯金所在的八十八师奉命防守宝山一线,这里离上海城很近,是通往市区的必经之路。 日军在宝山方向集结了大量兵力,妄图突破国军防线。激战一个多月后,宝山城破,驻守部队被迫向内地撤退。敌人穷追不舍,寸土必争。 撤退途中,部队在一片稻田边上扎营休整。卿伯金和战友李大毛轮流放哨,警惕敌人的偷袭。那是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冷风吹得稻穗沙沙作响。 "卿师傅,这鬼天气,小心别让鬼子钻了空子。"李大毛叮嘱道。"放心吧,有我在,小鬼子插翅也难飞。"卿伯金拍拍机枪,信心十足。 就在这时,他听到稻田里传来一阵异样的声响。卿伯金屏气凝神,仔细分辨。"扑通、扑通",像是有人在水田里走动。 "不对劲,天这么黑,谁还到田里瞎转悠?"卿伯金心里嘀咕。他蹑手蹑脚地溜进稻田,借着稻穗的掩护慢慢向声音源靠近。 借着微弱的星光,卿伯金看到前面有几个人影在稻田里爬行。仔细一看,吓了一大跳:这分明是一支日军小分队,手里都握着武器。 他们在稻田里潜伏,显然是想偷袭国军营地。若是被敌人得手,后果不堪设想。情急之下,卿伯金悄悄退了回去。 回到岗位,卿伯金把情况跟战友说了。"敌人估计有几十号人,咱们得赶紧通知首长,组织反击。"李大毛说。 "我去报告,你留下监视敌人动向,可别打草惊蛇。"卿伯金叮嘱道。说完,他飞速跑回营地,找到连长做了汇报。 连长立即下令:全连武装待命,準备反击。一场紧张而又惊心动魄的战斗,在这个深夜悄然展开。山雨欲来风满楼,日军偷袭的阴谋,被卿伯金识破了。 连长听了卿伯金的报告后,当机立断,决定采取反包抄的战术。他下令四个排的战士拿上刺刀,在稻田里埋伏起来,准备给敌人一个出其不意。 卿伯金和机枪班的战士则在制高点上架起重机枪,举目四望,寻找目标。夜色中,稻田里不时传来窸窸窣窣的声响,一看就不像是风吹稻穗的动静。 "鬼子肯定已经摸到跟前了,就看他们什么时候冒头。"卿伯金低声对战友说。机枪手们屏住呼吸,手指搭在扳机上,枪口对準稻田。 突然,"砰"的一声,一个日本兵从稻田里冒出头来,向国军阵地射击。紧接着,噼里啪啦的枪声四起,稻田里的敌人开始往这边攻击。 "开火!"卿伯金一声令下,重机枪立即吼叫起来。一梭梭子弹呼啸着射向稻田,日军刚刚抬起的几个脑袋瞬间消失在枪火中。 埋伏在两翼的友军也冲了上去,手起刀落间,收割着日军的性命。一时间,稻田里尖叫声、哀嚎声不绝于耳,到处是血肉横飞的惨状。 原本只是一支几十人的小股部队,经过伏击战士们一番劈杀,转眼间死伤大半。幸存的鬼子慌不择路,逃命要紧,哪里还敢恋战。 "别让他们跑了!全歼!全歼!"战士们紧追不舍,一路冲杀,把落荒而逃的敌人堵在稻田深处,展开最后的肉搏。 刺刀捅在敌人身上,发出"噗噗"的闷响。有的鬼子见势不妙,举手投降,但仍被我军当场斩杀。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田野里散发出一股腥气。 一直到凌晨,当最后一个鬼子倒下时,战斗才宣告结束。卿伯金从机枪阵地下来,和战士们一起清点战果。这一仗,歼敌30余人,俘虏10人,缴获大量枪械弹药。 付出的代价是3名战士负伤,无一人阵亡。这样的战果,让全连将士欢欣鼓舞,一扫连日来因败退而产生的颓丧情绪。 第二天,部队拔营继续向后方转移。卿伯金攥着他的重机枪,回望那片染血的稻田,心里五味杂陈。这次反包抄战斗,是他军旅生涯中最惊心动魄的一幕。

0 阅读: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