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4旅旅长空缺,黄克诚、朱老总都推荐一人被拒,毛主席:要杀下山头主义 344

甜蜜游记 2024-12-16 00:07:19

344旅旅长空缺,黄克诚、朱老总都推荐一人被拒,毛主席:要杀下山头主义 344旅身是红十五军团。这支部队在红军时期就是一支能征善战的劲旅,屡立战功,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红十五军团是由两支久经沙场的部队组成的,一支是红二十五军,另一支是陕北红军。1935年9月,这两支部队在陕北会师,合编组建了红十五军团。在红军时期,这支部队以勇猛善战著称,战功赫赫。 红十五军团虽然战斗力强悍,但毕竟长期在陕北这样一个艰苦的环境中独立作战,与党中央和其他红军主力失去联系,时间一长,部队内部就滋生出了一些问题。比如说,山头主义问题就非常严重,搞小团体,排外,这些在红十五军团中都时有发生。 到了1937年,全国抗日战争爆发,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原红十五军团改编为八路军115师344旅。改编之初,中央为加强对军队的领导,曾一度取消了政治委员制度,这在客观上助长了部队的山头主义和军阀主义倾向。所以,中央对344旅的政治建设工作高度重视。 344旅这支部队,从军事上讲是一支骁勇善战的劲旅,但政治工作相对薄弱,存在一些顽疾。所以中央在考虑344旅政委人选的时候,是非常慎重的。既要政治强,能服众,还得跟这帮兵油子处得来,不是一般人能胜任的。最后,中央选择了黄克诚同志担任344旅的政委。 1938年夏天,344旅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当时,旅长徐海东身体一直不太好,肺病严重,经常咳血。这一年夏天,徐海东的病情加重,不得不离开前线,到后方去治病休养。 徐海东一走,344旅的旅长职位就空缺出来了。这可是个要紧的岗位,得赶紧找个合适的继任者。要知道,344旅可不是一般的部队,它战斗力强,但欠缺严明的纪律,山头主义严重。这个旅长,不仅要军事指挥能力强,还要能服众,能震得住这帮兵油子。 当时,朱德总司令和344旅政委黄克诚商量了一下,两人都觉得原687团团长田守尧是个不错的人选。田守尧是老红军了,在红军时期就是一员虎将,打仗勇敢,兵们也信服他。黄克诚跟朱总司令打了个招呼,朱总司令也同意,就把这个想法报给了中央。 朱总司令,平时做事稳妥,但这次却出现了一点小意外。他跟田守尧先通了个气,让他做好准备,可能要接任344旅的旅长。这事儿,在部队里就不胫而走,传开了。兵们知道,都开始喊田守尧"旅长"了。 中央和毛主席的意见跟朱总司令不一样。中央经过慎重考虑,认为344旅还是需要从外部调一个旅长过去,以彻底打破山头主义。最后,中央决定,调原343旅副旅长杨得志同志去344旅当旅长。 这个决定一下来,朱总司令和黄克诚都有点犯难。前脚刚跟田守尧通了气,后脚人选就变了,这让田守尧的面子往哪儿搁?黄克诚建议再跟中央反映一下情况,但朱总司令却说,组织的决定一定要执行,共产党员不能讲情面。 可是,田守尧觉得自己受了委屈,一时想不通。欢送老旅长徐海东的饭局,他也没去。这事儿让朱总司令和黄克诚都有点儿头疼。最后,两人决定开个党委会,跟田守尧好好谈谈,打开他的思想结。 杨得志这个人,那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老革命。他1927年就参加了革命,在红一方面军干了好多年,阅历非常丰富。长征的时候,杨得志作为红一团的团长,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么一个身经百战的老将,中央决定让他去344旅当旅长,那是考虑了很多因素的。 杨得志比田守尧年长,资历也老。论打仗,杨得志那是真有一套,红军时期就是一个善打硬仗的虎将。再说了,344旅这个部队吧,山头主义严重,杨得志是从外面调过去的,没有山头,更容易服众。这些,都是中央选择杨得志的原因。 杨得志这个人不只是军事能力强,政治觉悟也高。他在红军时期就当过政委,对政治工作很在行。所以,杨得志一到344旅,就跟黄克诚配合得很好,两个人一齐发力,对部队的政治工作抓得很紧。 杨得志和黄克诚是一对好搭档,一个军事,一个政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有了这两位坚强的领导,344旅的面貌慢慢发生了变化。首先,部队的战斗力得到了提升。杨得志带兵打仗,那是一个勇猛精进,所向披靡。在太行山那一带,杨得志率领344旅,跟日本鬼子鏖战,打了一个漂亮仗接一个漂亮仗,收复了不少失地。 从这个侧面也能看出来,毛主席和党中央选择杨得志当344旅旅长,是一个多么英明的决定。杨得志不负众望,带领344旅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为抗日战争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些战绩,大大提升了344旅将士们的士气和斗志。

0 阅读: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