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八路军在公路上伏击鬼子,看对方人数太多,排长下令:“撤退!”没想到一

李小哥知识说 2024-12-16 16:57:08

1945年,八路军在公路上伏击鬼子,看对方人数太多,排长下令:“撤退!”没想到一个新兵却没听见,还问:“排长,鬼子要攻上来了,能开枪不。”结果回头一看,背后空无一人…… 1945年初,抗日战争进入关键阶段。山东莒县一带,八路军与日军频繁交战,战况十分激烈。 日军在这一地区的暴行,彻底激怒了这里的百姓,也让赵友金这个普通农家子弟,走上了抗日的道路。 赵友金1927年出生于山东莒县。自幼耳濡目染,他对八路军充满向往。1944年,年仅17岁的他正式参军,成为一名八路军战士。 然而,在初期的几场战斗中,他因对枪法的不自信,一直未能开枪射击。即便如此,他也通过冷兵器参与战斗,表现出过人的胆识。 这一天,赵友金所在的小队接到任务,计划伏击沿着公路行进的一支日军队伍。根据情报,敌军人数在三十左右。排长迅速制定了伏击计划,选择了地形复杂、便于隐藏的地点,并让战士们提前埋伏。 赵友金紧握着汉阳造步枪,这是他第一次参加这种伏击战,紧张中带着期待。他心想:“这次一定不能错过机会,非得开枪不可。” 随着日军渐渐靠近,战士们屏气凝神。然而,情况突然发生变化。敌人的人数远远超出预期,竟达百余人,且装备精良,带有轻机枪和掷弹筒。排长见状,果断下令撤退。 通讯兵将撤退命令逐一传达,可赵友金正聚精会神地瞄准一个日军士兵,完全没有注意到撤退的动静。他心里想着:“这回一定要命中!” 直到敌人步步逼近,他才低声问了一句:“排长,鬼子来了,还打不打?”没有回应。他疑惑地回头一看,才发现身后空无一人,战友们早已撤离。 赵友金一时间愣住了。撤退显然来不及,贸然跑动只会暴露目标。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他想起家乡被日军蹂躏的画面,想起参军时的誓言,心中多了一股坚定。 他重新调整姿势,将枪口对准之前锁定的那个目标,果断扣动扳机。一声枪响,子弹直击目标,那名日军士兵应声倒地。 枪声打破了寂静,敌军顿时一片混乱,士兵们四处寻找开枪者的位置。赵友金抓住机会,又迅速瞄准敌军中的一名军官,再次开枪命中。 接连两枪打乱了日军阵脚,他们纷纷卧倒,胡乱开火,局面陷入混乱。趁此时机,赵友金迅速转移位置,利用地形和草丛的掩护,成功脱离险境。 与此同时,已经撤退一段距离的排长发现队伍中少了赵友金,正要返回寻找,便听到两声枪响。他大呼:“赵友金还在!”随即组织队伍回援。 不久后,排长与赵友金成功会合。听完他的描述,排长拍着他的肩膀说:“好样的!这才是八路军的战士!”战友们纷纷向他投来赞许的目光。 这次经历成为赵友金军旅生涯的重要转折点。从那之后,他更加刻苦训练,每天坚持练习射击和格斗。老战士们见他用心,也毫不保留地传授经验。他的枪法日益精准,逐渐成为队伍里的神枪手。 在随后的战斗中,赵友金多次立下战功。 1947年,莱芜战役打响。他所在的小队负责阻击敌人的增援部队。在一次激烈交火中,他精准射击,多次击退敌军,展现了高超的战斗素养。 同年,他又参加了孟良崮战役。面对敌军第七十四师的顽强抵抗,他临危不乱,用精准的火力支援战友突围。战役结束后,他被评为“优秀射手”。 1948年的济南战役中,赵友金随部队参与攻城战。他在一次巷战中果断狙击敌军火力点,为战友清除了障碍。此后,他还参与了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每一次都表现出色。 1955年,赵友金因战功卓著,被授予大尉军衔。他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少年,成长为一名智勇双全的英雄,用鲜血和汗水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 这段战火纷飞的岁月中,无数像赵友金一样的英雄,用他们的勇敢和智慧,捍卫了祖国的尊严。这不仅是赵友金个人的故事,也是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真实写照。

1 阅读:4971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