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诗人艾青带了一幅画去拜访齐白石,请他鉴别真伪,没想到齐白石看完后想拿

从南谈历史啊 2024-12-16 19:21:56

1952年,诗人艾青带了一幅画去拜访齐白石,请他鉴别真伪,没想到齐白石看完后想拿刚画好的两幅画跟艾青换,艾青听了,赶紧收起这幅画,说道:“您就是拿20幅,我也不跟您换。” 1952年的一天,著名诗人艾青带着一幅画,来到了齐白石的家中。 齐白石是中国近代绘画史上的一位巨匠,以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才华享誉海内外。 两位文坛泰斗的相遇,自然是惊喜而愉悦的。 艾青此行的目的,是想请齐老鉴别手中画作的真伪。 见到齐白石后,艾青恭敬地向他问好,并小心翼翼地将画作呈上。齐老戴上眼镜,仔细端详起这幅画来。 良久,他抬起头,脸上露出惊讶的神色。原来,这竟是他年轻时的一件作品。 齐老一边回忆往事,一边由衷地赞叹道:"真没想到,这幅画竟保存至今。这可是我几十年前的画啊。"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昔日作品的珍视和怀念。 接着,齐老提出了一个令艾青没想到的请求。 他指着案头摆放的两幅新作,对艾青说:"这两张是我刚完成的,你看可好?" 艾青看了连连称赞,齐老忽然笑道:"不如这样,咱俩换换如何?你这幅旧作,换我这两幅新画。" 艾青一听,连忙摆手道:"齐老,您的画自然是好。但这幅旧作于我也很有纪念意义。再说,您两幅新作的价值,怎比得上这幅老画?就是拿二十幅来换,我也舍不得啊。" 齐老听罢哈哈大笑,打趣道:"好说好说,我这不过是随口一提,当真要换,也得量力而行呀。" 艾青见状,赶紧将画作收回。 他感慨万千地说:"齐老,能得您亲口鉴定,我已十分满足。这幅画于我意义重大,实在不能割舍。还请见谅。" 齐老微笑着点头,表示理解。 临别时,齐白石送艾青至门口。 他再次端详起那幅旧作,不禁喟然长叹:"回想当年,我可真是个认真的后生啊。一件画作精雕细琢,总要费上大半个月。如今风格都变了,哪里还有当初那般细腻?" 艾青宽慰道:"艺无定法,创作讲究与时俱进。齐老晚年另辟蹊径,也是您不断突破、勇于创新的体现。" 齐老听后连连点头,拍了拍艾青的肩膀,笑呵呵地说:"说得好!往后咱们可得多聚聚,好好聊聊!" 目送艾青离去的背影,齐白石的目光又落在了那幅旧画上。 他仿佛看到了数十年前一个朴实的青年,正手握画笔,在纸上纤毫毕现、精工描摹的情景。 一晃眼,半生已过。悠悠岁月,终究敌不过光阴的雕琢。 艾青离去后,齐白石独自在室内。他的目光投向窗外,眼前的景象渐渐模糊,思绪飘回到了遥远的过去。 这位如今已是桃李满天下的大画家,儿时却出身寒微。 齐白石出身于湖南湘潭一个普通农家,在他的成长历程中,外祖父和祖父在他学艺的道路上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尽管他们并不具备高深的学问,但他们的教导和期望却深深影响了齐白石的一生。 童年时期,齐白石的家庭条件并不宽裕。父 亲性格温和,家中重担多落在了祖父的肩上。齐白石的外祖父是一位私塾老师,他十分注重教育,从小就给齐白石灌输知识。在寒冷的冬天,祖父常常将小孙子裹在怀中,耐心地教他认字。 一次,祖父用铁钳在炉边的灰烬中写下“芝”字,教齐白石识字。 从那时起,祖父每隔几天便教他一个新字,齐白石的学习热情也在这份温暖的陪伴中不断激发。 渐渐地,祖父发现自己所能教授的知识已不再足够,家人决定让齐白石上私塾。 为了支付学费,家中不得不卖掉四斗稻谷,勉强凑齐了文具的费用。 齐白石便在外祖父的教导下,开始了系统的学习。他接触了《三字经》、《百家姓》等经典书籍,汲取了丰富的文化养分。 渐渐地,齐白石对艺术的热爱逐渐显现。他在木工生涯中,对各种形态的雕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由于缺乏正规绘画教育,他的艺术之路并不顺畅。 直到20岁时,他偶然发现了一套《芥子园画谱》,这本书成为他艺术生涯的转折点。 齐白石借用这本书,花了半年时间逐一临摹,为后来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在多年的勤奋学习和实践中,齐白石逐渐成为了一位受人尊敬的艺术家。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地小有名气,更吸引了许多名画家的关注,最终被名家收为弟子。 在他们的指导下,齐白石的艺术才华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齐白石不仅在绘画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还在诗歌创作中表现出了独特的才华。他的诗作融合了对社会的深刻观察与个人的生活体验,展现了丰富的哲理和情感。 例如,他曾以不倒翁为题材,写下了讽刺贪官污吏的诗句,体现了他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 回想往昔岁月,齐白石感慨万千。 他想起胡沁园先生的教诲,想起朝夕相处、亦师亦友的点点滴滴。 若非恩师提携,自己哪有今天的成就?他暗暗告诫自己,今后当更努力,以报师恩。 窗外夕阳西下,余晖透过窗棂,洒在齐白石身上。 他目光炯炯,神采飞扬,仿佛又看到了少时的自己,正挥毫泼墨,在艺术的道路上奋力前行。 这一路走来,是那般地不易,又是那般地值得。艺术如人生,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0 阅读: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