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西安碑林工作人员修复石碑时,不小心把手伸进了缝隙中,一摸,忽觉手指一凉,工

玲珑说历史 2024-12-17 00:19:07

一次,西安碑林工作人员修复石碑时,不小心把手伸进了缝隙中,一摸,忽觉手指一凉,工作人员惊得大叫:“里面有硬东西!” 1973年的一天,西安碑林前,早早地就挤满了人,众人翘首以盼,似乎在等什么重要的事情开始。好一会,碑林的工作人员才带着工具走出来,原来,碑林中的《石台孝经碑》因为常年的暴露在外,年久失修,日益残破,台基已经破裂,碑身倾斜,急需要修复。 《石台孝经碑》由四块青石拼接而成,形状奇特,石质莹润如玉,碑头顶上作岳形,碑下面有三层方形石台,石台四周刻饰着精巧细致的云彩、狮子、花瓣、蔓草等图案。作者将蔓草刻画得回卷扬抑有如风呼云涌,生动地凸显出狮子等猛兽的威武,整个结构给人以活泼、蓬勃的感觉,反映出盛唐文化绚丽多姿的艺术风格。 待工作人员将石碑外面的玻璃罩拿掉的时候,周围人更是议论纷纷,工作人员见众人还是不散开,这样很影响修复的工作,便叫众人散开,不料大家似乎对石碑很有兴趣,怎么叫就是不走。 为何一块石碑能引起这么多人的兴趣?原来,有关于石碑的一个故事,早已经在西安城内流传了上千年。因为《石台孝经碑》的建造和唐玄宗与杨玉环有关。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个石碑,唐玄宗的儿子寿王李瑁还不一定愿意把杨玉怀让给父亲。 唐玄宗即位之后,认为尽孝之人必能尽忠,便想要建立一块有关孝的石碑,号召众人尽孝尽忠。在修建石碑期间,唐玄宗在骊山的温泉宫遇见了朱唇轻启、洁齿微露的杨玉环。那微微一笑,让唐玄宗念念不忘。加上杨玉环通晓音律,能歌善舞,明眸喜笑,又善解人意,两人几乎是一拍即合。 骊山一别,唐玄宗终日茶饭不思,只念玉环。一旁的高力士看出了唐玄宗的心思,这个时候,正有人进来向唐玄宗报告有关《石台孝经碑》的进展。高力士灵机一动,计上心来,等到那个大臣退去之后,高力士轻轻上前,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原来,高力士建议唐玄宗召李瑁等一众王子过来,每人发上一本《孝经》认真研读。目的就是让作为儿子的李瑁以孝道为重,把杨玉环让出来。李隆基听后龙颜大悦,当即让人叫来了众王子,其实自从杨玉环从骊山回来之后,李瑁心中就猜到了一些,此次李隆基又召见他,他自然是有写提心吊胆。 果然,李隆基看着大家在读《孝经》,不禁有感而发说道:“孝之精义乃在于顺,顺者,以父母之愿为己愿,以父母之想为己想。”这话虽然是对每个王子说的,但是明眼人都听得出来,这话是专门说给李瑁听的。 回去之后,李瑁左思右想,觉得媳妇没了还可以再找,得罪了父亲,可就完了,最后忍痛割爱,乖乖地把杨玉环送进了宫。得到杨玉环之后,李隆基很高兴,下令加快《石台孝经碑》的雕刻速度。 就这样《石台孝经碑》修建完毕后,此段故事不胫而走,流传于西安城中,千年不息,正因为这个故事,所以《石台孝经碑》在众人眼中,知名度非常的高,所以大家才会这么的关注这次的石碑修复。 工作人员见众人不肯散去,只好不管,正式开始修复工作。只见玻璃罩被拿开之后,众人才发现用来拼接四块石碑的青石已经不能合拢,有些轻微的错位,几人便决定先把石碑重新对位,两个工作人员一人一边,想要把两块青石合拢,这个时候,一人忽然没用对力。手不小心伸入了缝隙之中,不经意一摸,他忽然停住了,里面好像有什么东西,拿出来一看 ,竟然是一个宋朝的钱币。 这一意外发现让众人惊讶不已,莫非里面还藏着什么宝贝,工作人员又把手伸进去找,又找到了许多钱币,边缘处竟然还有两张卷轴。 这下修复工作也停止了,众人把满是灰尘的卷轴清理一番,把其中一幅放到桌子上铺开,惊讶地发现,这竟然是一幅保存的相当完好的拓本。这个时候,专家也闻讯赶来,细看一会,惊叫连连,这竟然是失踪了多年的唐朝“千金贴”拓片。 此拓本是李世民为了玄奘法师的译经而写的序文,为了表示隆重,大臣们建议将序文内容刻在碑上,加上李世民很喜欢王羲之,于是他便昭告天下,搜求王羲之的真迹 ,以一金换一字,最后刻成《怀仁集王圣教序》。 而这幅拓本是南宋版本的,是流传至今的唯一一幅保存完好的宋代全碑拓本。整幅拓本一气呵成,风格一致,结构均匀,书法章法自然,流畅生动,好像王羲之亲笔所书一般。 打开另外一幅卷轴,专家们更加惊讶。工作人员打开另一张卷轴, 竟是一幅画。 此画画幅是用浓墨、淡墨、浅绿等色套印于淡黄细麻纸上的版面,画面上有唐朝画家“吴道子笔”的题字,和一个长方形的“道子之印”章。画中人物头戴罩巾,身着大领宽袖袍,腰挂药商台他双手握着一枝仙桃搭在肩 上,回首带笑,向前疾行,很显然,这是一幅极其珍贵的年画。 谁也没想到,石碑之中,竟然还藏着碑宝,而且还是两个。究竟是谁把这两件珍贵的文物放入其中的呢?由于没有什么线索,已经无从所知。不过这倒是更给石碑增添了传奇色彩,现石碑被放置在西安碑林中线的聚焦点上,成为石林中的迎客第一碑。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去西安碑林博物馆看看,一睹其风采。

0 阅读: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