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乌克兰大举入侵俄罗斯......听着咋像个病句呢?乌克兰打进库尔斯克,这种级别的战役最低要计划几个月:几个月之前开始制定进攻库尔斯克的计划。而几个月之前又发生了什么呢? 4月份美国议会批准援助乌克兰600亿美元! 距离8月6日3个多月。 也就是说进攻库尔斯克的作战计划,应该是美国决定援助的那个时候开始制定。再严谨点讲,应该是泽连斯基、希尔斯基这些人早想打进俄罗斯本土,大思路早有了,但还得再等一等,等美援尘埃落定,开始制定具体的进攻计划。 制定3个多月,开打。 钱代表的是生产力,生产力代表的是炮弹。美国援助乌克兰600亿美元,是拨出来价值600亿美元的生产力,造出价值600亿美元的炮弹给乌克兰。 600亿美元=价值600亿美元的炮弹。 有钱就能打仗。钱到位、生产力到位、炮弹到位,乌克兰就能打进俄罗斯本土。 战争打的是生产力。部队、作战是次要问题。 俄罗斯也有钱,还越打越有钱呢。俄罗斯的钱不能代表生产力,印钱能代表生产力的话,津巴布韦就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从本质上讲,俄罗斯的生产力不行,所以即便人口是乌克兰的几倍也只能维持个僵局。 没钱的可以跟有钱的打,生产力低的可以跟生产力高的打,但这是有代价的。 经常有人喊:我们贫穷落后也能打,我们有意志的力量......你那个能打的代价是:大片国土沦丧,战场在自己家里,把自己家打的稀巴烂,损失的人数是对手的几倍、几十倍! 有钱、生产力强、炮弹多,乌克兰、日本这样的小国就能打进大国的境内,把大国的领土变成战场,把大国打烂,损失的人还少。没钱、生产力弱、炮弹少,所谓的大国也得挨小国毒打,被小国打进本土,被小国打烂,损失的人还多。 钱多跟钱少,生产力强跟生产力弱,想达成平衡肯定需要其他东西来找补:损失的人多少、在谁家打、把谁家打烂。 乌克兰填进去几倍的钱,俄罗斯填进去几倍的人,才能打个半斤八两,才能达成平衡。乌军有钱,开着布雷德利战车。俄军没钱,骑着摩托车。想换1辆布雷德利里的10个人得消耗50个摩托车手,这就是最直观的体现。 不过人力是有限的,机器的力量是无限的,人数不能跟生产力比。如果美国把援助乘以5,俄罗斯填进去多少人都白扯了。 海湾战争,美国投的钱是伊拉克的几十倍,达成平衡的是消灭10万伊军,自身损失100多名士兵。反过来讲,伊拉克投入的钱、生产力只有美国的几十分之一,代价是压根没法打,被消灭10万大军只换来100多个美军,最终战败。 美军在阿富汗打了20年,期间阿富汗人伤亡几十万。美军撤走,阿富汗不能追杀到美国本土,只能咽下这口气,站在废墟上:赢了!这也是没钱、生产力不行的结果。 所以,想解决俄罗斯的困境也只有一个办法:一个生产力大国,拨款、拨出来一部分生产力,造足够的炮弹,送给他。 支持俄罗斯战斗到最后一个人。 现在还有人在幻想百万大军援俄。你搞百万部队放到边境,说要援助他,他不敢放你进去。那时候他真可能扔核弹了,向你。谁敢保证你进去会干什么?把百万大军放进去,你一个翻脸,他亡国了。你可以傻白甜,对外国掏心掏肺。人家是正常人,肯定对你有戒心。这个险,他冒不起。 而且援兵也是根本,根本是生产力。西方援助乌克兰的也是生产力,谁家都不缺人、不缺兵。乌克兰都不缺兵,俄罗斯更不缺,他缺的是生产力、炮弹。想援助他也得援助生产力、炮弹。跟乌克兰打进库尔斯克是一个道理,只要给俄罗斯足够的钱、足够的生产力、足够的炮弹,他也能打。你有足够的炮弹,他就有足够的兵。 炮弹和大部队之间,俄罗斯只能选炮弹,不可能让你大部队进去。 朝鲜战争是苏联出生产力,中国出人。风水轮流转,要是换成中国出生产力,俄罗斯出人,貌似也可以。当然这只是一种畅想,90%不可能。至于百万大军援俄,那都属于智力不健全了。 提高一个国家的战斗力,靠的是老老实实发展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先进、生产力发达、钱多,战斗力就强。打仗就能少死人、把战争打到敌人家里、把敌人家打烂、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胜利(不是阿富汗的那种胜利)。 大帝英明指导、下大棋、抓大鱼、包饺子,这些东西没有用。
8月6日乌克兰大举入侵俄罗斯......听着咋像个病句呢?乌克兰打进库尔斯克,这
真眼阅师
2024-12-17 16:57:0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