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一女子得重病,已奄奄一息。名医朱丹溪诊脉后,便对着女子“啪啪啪”抽了三巴掌,然后破口大骂道:“你这妇人红杏出墙,竟然还装病在床!” 朱丹溪是谁?他是元代著名医家,医术精湛,尤其擅长治疗疑难杂症,被人称为“义乌神医”。 他的医术并非天赋而来,背后经历了无数苦难与努力,朱丹溪出生在浙江义乌的一个儒学世家,原本有着读书人的风骨与抱负,却因家庭变故而改道学医。 年轻时,他曾为乡里打抱不平,被乡人推举为里正,抵抗官府苛捐杂税,名声一时响亮。 可是随着母亲的重病,他不得不放下所有执念,潜心学习医术,五年后终于将母亲从鬼门关拉了回来,也由此走上了行医之路。 回到眼前,朱丹溪接到求助后,带着药箱匆匆赶到女子家中,房间里弥漫着药味与压抑的气息,女子瘦弱的身躯躺在床上,几乎与床褥融为一体。 她的父母站在一旁,眼神中满是焦虑与期待,朱丹溪走近女子,静静地伸手搭上她的手腕,开始诊脉。 他的神情逐渐凝重,眉头微皱,似乎察觉到了什么不同寻常的地方。 片刻之后,他收回手,目光如炬地盯着女子,转身突然说道:“把窗户打开,让屋里透透气。”父母愣了一下,但不敢多问,赶紧照做。 窗户打开后,阳光透进屋内,照在女子苍白的脸上,而朱丹溪却毫无预兆地抬起手,“啪啪”三巴掌甩在了她的脸上。 清脆的巴掌声在寂静的屋里回荡,女子猛地睁开眼,震惊地看着眼前的朱丹溪,满脸的不可思议。 父母更是被这一幕吓傻了,连忙上前质问:“朱先生,你这……这是做什么?!” 朱丹溪冷冷地盯着女子,语气不容置疑:“你这妇人红杏出墙,还敢装病在床,难道以为我看不出来吗?” 这一句话如同晴天霹雳般劈在女子头顶,她的眼神瞬间从震惊转为愤怒,随即挣扎着坐了起来,声音颤抖地反驳:“你胡说!我从未做过任何对不起丈夫的事!” 女子的愤怒与羞辱像决堤的洪水般爆发出来,她终于坐起身来,放声大哭。 压抑已久的情绪在这一刻得到了彻底的宣泄,泪水夹杂着委屈与愤怒,从她消瘦的脸颊滑落。 父母见到这一幕,先是愕然,随即欣喜若狂,他们的女儿竟然能坐起来了! 朱丹溪站在一旁,脸上的表情变得柔和了许多:“这病并非药石所能治,而是思虑过重所致。 你日夜思念丈夫,郁结于心,气滞于脾,才导致如今这般病态,如果不让你情绪宣泄出来,这病便永远好不了。” 父母听罢,恍然大悟,却又满脸疑惑:“那……朱先生,她的病真的好了?” 朱丹溪点点头,叮嘱道:“快给她做些清淡的饭食,她会想吃的,另外,赶紧给她丈夫捎封信,让他早日回家,否则病情还会复发。” 原来,女子的丈夫成婚不久便外出经商,至今已有三年未归,杳无音讯。 而女子对丈夫的思念日复一日地累积,渐渐化作心病,导致脾胃不和,最终卧床不起。 朱丹溪深谙情志致病的道理,故意以“怒胜思”的方法激发她的愤怒,从而化解内心的郁结。 这一奇特的治疗方法并非第一次被朱丹溪运用,他曾带着侄儿外出诊病时,路过一池塘,见一位浣纱的姑娘面带病容,便命侄儿从背后将她抱住。 姑娘受到惊吓,立刻羞怒大喊,脸色也随之红润。 事后朱丹溪解释,姑娘患的是麻疹闭而不透,需要通过惊吓引发情绪,从而使麻疹得以发散,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朱丹溪的这一理念,源于中医理论中“七情致病”的观念。 中医认为,人的情绪可以分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过度的情绪会伤害五脏,比如思虑过度伤脾,悲忧过度伤肺,而适当的情绪调节,便能帮助人体恢复阴阳平衡。 作为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不仅医术高超,更提出了“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学术观点,创立了滋阴派,主张通过滋阴降火来治疗病症,纠正了当时医家过度用补、燥热伤阴的弊端。 他在临床中还特别重视辨证施治,反对照搬前人的古方,强调根据病人的体质与病情进行调整与灵活用药。 这次医治女子的奇闻很快在乡间传开,人们都说朱丹溪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善于治心。 他的“三巴掌救人”的方法虽然大胆,却也让人叹服,他的医术背后,既有对中医经典的深刻理解,也有着长期的临床实践积累。 那位女子在宣泄过情绪后,病情果然逐渐好转,几日后便能下床走动,而她的丈夫也在接到信后匆匆赶回,两人团聚,家中重现欢声笑语。 朱丹溪的医术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长时间的学习与磨练。 他年轻时求学名医罗知悌,为求学医术,连续三个月每日站立于门前,风雨无阻,最终打动了罗知悌,成为他的得意弟子。 经过数年的潜心学习,朱丹溪不仅熟练掌握了金元三大家的学术精髓,还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自成一家,成为医界翘楚。 他治病救人时从不拘泥于常规,尤其在面对情志类疾病时,敢于采取“以情胜情”的独特疗法,挽救了无数濒危的患者。 这样的医术与智慧,也让他在中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说明阴阳必须要调和
神医不可复制
所以不能长期分居。
吹牛。
中医是伪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