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6架军机,哪知道,刚飞不久就坏了4架!可俄专家怎么也

乐山聊养生 2024-12-17 18:33:19

2000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6架军机,哪知道,刚飞不久就坏了4架!可俄专家怎么也修不好,角落一普通士兵突然站起来说:“让我试试!” 2000年春天,成都军区某机场上空,刚进口不久的直升机正做试飞。 这批飞机,是中国从俄罗斯花费巨资进口的,当时装备了全球领先的技术,被寄予厚望。然而,还没等部队高兴多久,问题便出现了。 自动驾驶仪故障,这意味着飞机的控制系统无法正常运作,而这类问题,轻则耽误训练,重则威胁飞行员生命安全。 随即,俄罗斯方面派来了一批专家进行维修。这些专家一身洋气的工作服,手持复杂的仪器,表情严肃地围着直升机忙碌着。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专家们却毫无头绪。眼看飞机停在机库,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像水一样流走,部队上下心急如焚。 俄罗斯专家们最后得出的结论更是让人无法接受:“这是机件耦合问题,磨合一段时间自然就好了。” 这是什么说法?飞机故障怎么能靠“自然”恢复?这显然是在糊弄人!部队领导更是满脸愁容,这6架飞机可是刚刚进口的“宝贝”,一旦修不好,损失可不是小数目。 团长余志荣看着那些专家无奈的表情,又看着围在机库里的士兵们,问道:“还有谁有其他办法?” 现场一片沉默,谁也不敢妄言。这时,角落里突然传来一个声音:“让我试试!” 所有人的目光一下子聚集到那个声音的方向。说话的,是一名普通的机务兵,名叫芮银超。他站在那里,神情坚定,目光毫不退缩。 俄方专家愣住了,他们上下打量着芮银超,脸上露出一丝不屑:“一个士兵?你懂什么!” 在他们眼中,飞机的故障已经超出了普通机务员的能力范围,连他们这些专家都找不出原因,一个普通士兵又能做什么? 余志荣却没有犹豫,他知道芮银超是谁。这名士兵虽然年轻,但在部队里可是出了名的爱钻研、技术过硬。 他把飞机当成了自己的“战友”,常年摸索机械原理,工作笔记摞起来有半人高,连他自己都开玩笑说“可以当枕头用了”。 “你去试试。”余志荣开了口。 芮银超一听,立刻钻进了飞机。他动作迅速却不失细致,从驾驶仪的线路开始,一点一点地排查。 他心里很清楚,这不仅是一架飞机的故障,更是国家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资金的损失。他必须找到问题所在。 半个小时过去了,现场的人都焦急地等待着结果。芮银超从机舱里爬了出来,脸上满是汗水,声音却坚定无比:“报告,故障出在液压舵机的继电器上!” 这句话像一声炸雷,让所有人都吃了一惊。“液压舵机?”俄方专家满脸疑惑,这一部分他们并没有仔细检查。 芮银超解释道:“如果是耦合问题,6架飞机都会出现故障,但现在只有4架出问题,这说明不是磨合问题,而是零件故障。”他的逻辑清晰,条理分明,连俄方专家一时都说不出话来。 “换掉继电器!”余志荣果断下令。 很快,新的继电器装上了,故障飞机再次启动。这一次,飞机稳稳地飞了起来,自动驾驶仪一切正常! 看着直升机顺利升空,现场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俄方专家愣了片刻,随后竖起大拇指,脸上带着佩服的笑容:“中国芮,真牛!” 那一刻,芮银超的名字传遍了部队。他不仅挽救了国家的损失,更用实力赢得了俄罗斯专家的尊重。但又有谁知道,这一刻的光荣,是芮银超多年苦学换来的? 芮银超1970年出生在江苏灌南县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经营着一间小饭馆。父母希望他能继承家业,安稳度日,但芮银超却对军旅生活充满向往。 17岁那年,他报名参军,谁知因为手上的水泡被误诊为皮肤病,未能入伍。第二年,他又赶上征兵暂停。但芮银超不服输,第三次报名时,终于成为了一名军人。 然而,他的军旅生涯并非一帆风顺。入伍后,他被分配到了炊事班。一个想当飞行员的少年,结果成了炊事员?芮银超心里委屈,但他没有放弃。 他白天完成工作,晚上就躲在角落里自学机械原理、电工学,甚至连高等数学也啃了下来。他用5年的时间,将自己从一名炊事员,硬生生变成了一名合格的机务兵。 在部队里,芮银超的技艺越来越精湛。他能背下直升机上所有电路图,能凭听声音判断出故障所在。 他的工作笔记从不离身,几十本笔记中记录了他所有的经验和心得,被战友们称为“故障排除手册”。 一次次故障排查,一次次成功修复,芮银超用行动证明了他的实力。他曾在汶川地震、雅安抗震救灾中保障飞机安全飞行,排除故障700多起,保障了2000多个飞行场次,成为飞行员们心中的“定海神针”。 2005年,芮银超服役15年,本应退伍。部队领导却舍不得放他走,甚至为他两次修改士官制度,特批他留在部队,晋升为一级军士长。 地方航空公司曾开出40万年薪,送房送车挖他走,但他拒绝了:“部队培养了我,我不能离开!” 从炊事班的小兵到全军闻名的“兵专家”,芮银超的故事是一部励志的奋斗史。他用实际行动证明,军人不仅仅是钢枪上的勇士,更是国之重器的守护者。他曾说:“无论人生起点如何,只要肯努力,总能飞上属于自己的蓝天!”

0 阅读: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