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里食少,自然睡少 中医养生文化源远流长,药王孙思邈在千年前提出的 “治未病”“消未患” 理念以及 “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里食少,自然睡少” 的养生诀,蕴含很多智慧,今天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口中言少” ——养气 古语有云:“日出千言,不损自伤。”说话过多会使呼吸频率加快,增加氧气消耗,导致身体疲劳。例如,走路时说话使气血上冲、代谢加速,易耗肺气致疲倦;吃饭时说话,因身体气血集中于胃部消化,此时说话会分散气血,引发消化不良并可能导致胸背痛;睡前说话则会使元气外泄,不利于睡眠且易使外邪入侵。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遵循古人教诲,走路、吃饭、睡前尽量减少言语,以养气保身。 “心中事少” ——养性 《养生要集》言:“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现在的人面临诸多压力与诱惑,常陷入多思多虑的状态。长期的精神压力与焦虑,会引起神经内分泌系统紊乱,影响身体的免疫功能与器官功能。当心思宁静、情绪稳定时,身体的应激反应减少,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定,降低患病风险,促进身心健康。 “腹里食少” ——养身 人体消化系统的负担是有限的,过量饮食会使肠胃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而且饮食过度易引发肥胖、高血脂、糖尿病等多种代谢性疾病,还会加重肠胃负担,损伤脾胃功能。节制饮食,合理控制食量,有助于维持肠胃正常蠕动与消化吸收功能,减少疾病发生。 “自然睡少” ——养神 良好的睡眠是身体修复与调整的重要时段。睡太多且缺乏运动,会使气血运行缓慢,身体机能减退;而经常熬夜、睡眠不足则会扰乱生物钟,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与神经调节功能,导致身心疲惫、免疫力下降。遵循 “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 的原则,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少赖床、少熬夜,能使身体得到充分休息,养足精神,维持身体机能的良好状态。 在现代快节奏生活中,我们应借鉴古人智慧,从言、思、食、睡等方面入手,以 “少” 为贵,调整生活习惯,从而提高生活质量,维护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