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历博|明代彩绘仪仗俑群

近远山黛 2024-12-18 15:40:03
这组气势磅礴的明代彩绘仪仗俑群是明朝秦简王朱诚泳墓中的陪葬品。这些俑共300多件,展现了一个出行的仪仗队伍。男俑高约36厘米,女俑高约29厘米,俑主要为立姿,烧制完成后进行彩绘。女俑多着曳地长裙,或袖手,或持物,发髻样式多样;男俑多穿着袍服,或穿带扣长褂,头戴帽子。这三百余件陶俑都是根据真实人物的面貌、身材、服饰按比例缩小制作的,每件的面貌都有不同,刻划得细致入微,他们脚下或有方座,或有圆座,或无座。 踏板座底或足底有墨书俑名70余种,如清道旗、金鼓旗、白泽旗、告止幡、信幡、戈、戟、弓箭、笙、箫、笛、板、琵琶、抬轿、跟驾、梅花灯、各样伞、团扇等,注明该俑在仪仗中的名称和位置。原本俑手中都持有各式各样表示其身份的物品(木质道具),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物品都已腐朽消失了,幸好在他们的脚踏板下有墨书书写着各自的站位、所司职务等,为后人了解这批仪仗俑的分工提供了很大便利。 仪仗俑整体造型工整,色彩艳丽,栩栩如生。俑群阵容庞大、浩浩荡荡,气势宏伟,站在展厅俑群正面,给人一种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感觉。 陶俑是中国丧葬文化中的一种特有习俗,它的出现显著降低了“人殉”这类残酷现象的发生。目前,秦始皇陵的兵马俑、汉代的陶俑、唐代的三彩俑等在全国各地多有出土,这反映了当时陶俑艺术的兴盛。到了明清时期,陪葬俑逐渐衰落,一般不再以俑作为随葬品,因此墓葬中出土的陶俑数量相对较少。但在一些王公大臣的墓中,仍能发现大量的陶质或木质仪仗俑群。尽管唐代以后瓷器工艺得到了发展,陶俑逐渐退出了主流,但这些明代仪仗陶俑的发现,却填补了陕西陶俑在这一时期的史料空白。从这些陶俑的精美程度来看,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明代是继秦俑、汉俑、唐三彩俑之后,陶俑历史上的又一个高峰。由于仪仗俑的数量众多,且时代特征明确,加之有墨书作为佐证,它们为研究明代宫廷制度、服饰等提供了极为直接的物证。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