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一年轻人花三千买了一纸书法残卷,专家看后直言不值钱。后遇贵人愿25万

报君知史 2024-12-18 17:21:13

1997年,一年轻人花三千买了一纸书法残卷,专家看后直言不值钱。后遇贵人愿25万收购,年轻人急忙出售,以为赚大了,没想到几年后,另一部分拍了2200万。 一天,在嘉德拍品征集活动的现场,年轻人小刘抱着一卷残破书法上了台,铺开在桌子上。书画鉴定专家拓晓堂不经意地瞄了一眼,这一看,可不得了,他一下子站了起来,连忙摆手,让周围的人别说话,眼睛紧紧的盯着桌子上的残卷,双腿不自觉的迈了过去。 书法残卷上的字迹古朴,印章和装裱的风格脱凡不俗。小刘见状,诚惶诚恐地站了起来。拓晓堂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又看了看周围,觉得不是说话的地方,便请小刘进办公室来。 在办公室中,小刘再次把残卷铺开,这次拓晓堂看得更加仔细,发现这是一副无头无尾无年款的书法残卷。看它古拙的书法以及印章风格,书写年代至少在元代之前,不会是明之后的物件。 拓晓堂更相信自己的直觉了,他对着残卷上的两处题跋看了半响,发现一段题跋并没有留有姓名,看风格是在宋人写的,可惜无名无姓,已很难考。另外一段题跋的作者是元代文人张达善。他似乎想起什么似的,转向书柜,找出了《石渠宝笈重编》,翻阅许久,终于找到了相关佐证。 拓晓堂非常兴奋,欲言又止,鉴赏是严谨的,他又低头仔细观察起装裱来。残卷上的装裱只有一段隔水和细边,装裱虽然沧桑,但是很精细,就其风格而言,很像清宫之物。 这下,拓晓堂心中已经有了定论,他高兴地告诉小刘,这是元代张达善现存孤品墨宝,这题跋所写的内容,是有关隋人书西晋索靖《出师颂》的题跋,也就是说,这残卷是隋人书索靖《出师颂》一部分——题跋卷。 小刘并不知道张达善是谁,更不清楚索靖是谁,他听到说是古物,悬着的心这才放下一半,忙问拓晓堂值多少钱?拓晓堂没有急于回答,而是详细向他介绍了书卷的前世今生。 索靖乃西晋的大书法家,敦煌人,官至尚书郎,是汉代大书法家张芝的姐姐的孙子,张芝的草书章法出神入化,可谓一绝。 到了索靖这里,他并没有一味地效仿这个祖舅,而是在其基础上变其行迹,草体之中带有隶书风骨,时人称“银钩虿尾”,书形在纸上劲健腾跃,可见自然飞动之势。史家评索靖:“与羲(王羲之)、献(王献之)相先后也。”可见其在中国书法史上的造诣。 可惜的是,作为西晋的传世书法大家,《出师颂》作为索靖唯一井然有序的传世品。此书卷几经流转,成为了清宫之物,后来溥仪将此卷传给溥杰,携带出宫,从此《出师颂》几经流转,不知去向。 说到这里,拓晓堂问小刘,此残卷从何而来?是否能找到正文卷?小刘说这是他在逛古玩市场的时候,从一个老人家手上花三千买的。 当时自己懵懵懂懂的买了,一直放心不下,拿去给当地的字画行的老师傅鉴定,不料其断言这残卷就值一千块。小刘大失所望,这次听说嘉德公司征集拍品,便想试试。 拓晓堂让小刘放心,此残卷价值很大,起码估价3万。很快,这残卷就由拓晓堂作亲笔介绍,在拍卖会上隆重地进行推荐,没想到,由于正文卷并未出现,买家不敢下手,此残卷竟然在拍卖会上流拍了。 小刘大失所望,拓晓堂也十分尴尬和无奈。为了更好地保护残卷,拍卖结束后,拓晓堂极力劝说一个老藏家买下残卷,好做保护。最后,那藏家以25万的价格从小刘手中买下了残卷。 后来,拓晓堂又和小刘多次前往那个古玩市场,希望可以找到那个出售残卷的老人,按图索骥,好寻找正文卷的下落,可惜一直没有找到。 这也成了书法界的一大憾事。正当拓晓堂以为正文不会出现的时候,六年后,一个神秘买家找到拓晓堂,自称手上有隋人书索靖《出师颂》的正文卷。心灰意冷的拓晓堂激动不已,赶忙跟他去看。 去到一看,拓晓堂发现卷上有唐太平公主、邵王李约、书法家钟绍京等人的题跋和鉴藏印章,初步确定是真品。正文卷忽然亮相嘉德,如惊雷一般瞬间引起了各藏家和博物馆的注意。 一时间,嘉德公司办公室人头涌动,各省的博物馆都派人前来磋商,经过激烈的角逐,故宫博物院决定用门票收入参与竞拍,最终和嘉德基本达成了购买意向。 接下来便是进一步的鉴定,故宫博物院请来了启功、徐邦达、杨新等六位著名的文物鉴定专家。正文卷纵21.2厘米,横127.8厘米,为纸本章草体。 不料,鉴定初始,六位专家就认定正文卷卷首的“晋墨”二字是假的,引首部分的纸张也是明代选配的。专家们眉头大皱,看到正文卷,才舒展一些。 通观全篇,专家们从“蚕头凤尾”而带有隶书痕迹的书势中,不难看出确实具有索靖的“银钩虿尾”的草书风格,卷上的墨迹是真的,再对比卷上的22方鉴藏印记,确认此卷正是清宫流出的“中国现存最早的书法孤品”之一——隋人书索靖《出师颂》。 最好,竞拍开始,故宫博物院势在必得,最后以2200万的价格购得正文卷。拓晓堂感慨万千,当即去游说那位购得残卷的藏家,希望正文卷和题跋卷可以完整合一,无奈,双方一直没有达成意向。正文卷重归故园,题跋卷流落在外,成了书法界的一大憾事。

0 阅读:122
评论列表
  • 2024-12-18 18:28

    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秃千管,墨磨万锭,不作张芝作索靖----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