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青岛准备把放在室外几十年的两尊大石佛移位。不料,安放时忽然发出轰天巨响,铺地的石条猛陷下去。众人议论纷纷,莫非是移位扰了石佛清静,现在显灵警告世人 要说清楚两尊大石佛为何移位,还得说清楚大石佛的前世今生。临淄有一座有名的古寺——龙泉寺。寺中石佛屹立,其中最有名的就属两尊建于北魏孝文帝之后的丈八佛。 两尊石佛巍然屹立,佛像头作高髻,长项,脸型丰瘦适中,面容慈祥,手施“无畏”、“与愿”印,胸前束僧祗支带作结下垂,外着褒衣博带式大衣,赤足立于莲花座上。石像造型优美,神态栩栩如生,每尊石佛高5.7米,重达30吨,可谓是镇寺之宝。 据《临淄县志》记载:“六朝石佛,在龙池村龙泉寺故址,佛高丈余,有荷兰人见之,谓形容与印度古石佛相同,真六朝物也,欲购之不可乃止。”龙泉寺也因有了两尊石佛,而终日香火不断。可惜的是,后来,龙泉寺渐渐破败,原本被认为是积福消灾寓意的大佛像,也遭到了灭顶之灾。 日军侵入山东后,活跃在当地的铃木洋行瞬间得势,他们垂涎精美的大佛像已久,准备将其运回日本。很快,他们找到了龙池村的的周鸿儒,双方互相勾结。 周鸿儒见钱眼开,收了铃木洋行三千大洋,就把龙泉寺内的四尊石佛、一方石碑、一个碑帽卖出。收钱之后,周鸿儒找来四百人,匆匆地用草绳把佛像缠裹,再用原木搬运,把佛像运到临河车站。 车站人来人往,佛像又是庞然大物,很快就引起了过往行人的注意。佛像被卖给日本人的消息由此不胫而走,各界群情激奋,纷纷出面交涉,铃木洋行自知理亏,没敢把佛像运走,而是放在了车站之中。 几年以后,青岛机车厂的栾厂长偶然间得知石佛和石碑因无人管理,一直躺卧在淄河店车站任由风吹雨蚀,心痛万分,为了保护这些国宝,栾厂长决定它们运到青岛来。 栾厂长利用机车厂的资源,调拨专列和人员前往淄河店。由于没有大型的起重设备,运输佛像只能用一些比较简单的方法,既通过滚动的滑轮吊装上车。 没想到,吊装的问题好不容易完成了,运输过程中却出了大问题。当专列路过铁路桥梁时,因为石佛太重,桥梁的承重能力有限,专列只能停下来,用条木将桥梁顶起来进行加固后,上面再用滑轮吊运,这样才解决了承重的问题。 历时半个月的时间,石佛终于从淄河店运至青岛四方机厂,栾厂长亲自迎接专列,一看石佛,惊讶地发现两尊小石佛的佛头不知去向,一问才知道铃木商行为了泄愤,竟然便把两尊佛头像给割走了。 为了让佛像完整,栾厂长又找来工匠,给两尊石佛配了个水泥佛头。再经过简单的修补和清洗,这些石佛和石碑被存放于离机车厂不远的四方公园内供游人观赏。 几十年过去了,大家的文物意识渐渐多了起来,觉得这些重要的文物放在室外不是太好,于是,青岛市决定把两尊大石佛移位,运往青岛博物馆的庭院内安放。 为了安全地运输两尊大石佛,特意特制了4个钢吊笼,工人们在里面用木料衬好,很快,两台当时青岛最大的吨吊车慢慢的将石佛吊起,放在4辆长拖板车上运输,转运车队一路走走停停,由于两尊石佛太高,沿路经常得由人工提前挑开可能碰到的的电线,交通甚至一度中断。 当佛像运到博物馆时,吊车正要安放,不料刚放下,庭院内就发生了一声巨响,庭院内用来铺地的石条猛地下陷了二十多厘米。围观的众人议论纷纷,有好事者,甚至猜测,会不会是移位扰了佛像的清静,现在显灵了。 由于地陷,安放工作被迫停止,博物馆人员经过一番调查,发现显灵一说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地之所以会下陷,是因为大家高估了石条的承重能力。石佛太重了,承重不够,自然会下陷,经过一番加固,两尊石佛成功的安放在了博物馆中。 后来博物馆搬迁,石佛再次移位,这次大家有了经验,为了保护石佛,他们用特制钢板将大佛包起来,再往里灌沙灌水,使得内部的沙子与佛像间无缝隙,三十多个人忙前忙后,用了大半天才包装好。而后,等待多时的两台50吨的吊车合力将石佛放倒,再吊起放在运输车上,运往新馆。这次,馆场的地板经过提前加固,放置的时候,并没有发生第一次的地陷情况。 两尊大石佛搬迁到新馆之后,才算是真正找到了安身之处。没了安全顾虑,博物馆人员这才开始对两尊石佛进行细致的研究。他们很快就发现石佛有一些特别之处,首先,石佛长相和平常的汉族佛像有差别,两尊石佛深目高鼻,脖颈细长,有着很鲜明的鲜卑人特征。 另外,专家查阅古籍后还发现,北魏同时期的佛像多是“两佛并坐”,而这两尊佛像却是“两佛并立”。这样特殊的布局意欲何在?他们在《北魏书》中找到了答案。孝文帝即位的时候,只有五岁,其祖母冯太后把持朝廷二十余年,当时人们把两人称为“二圣”。这种现象也就影响了当时的佛像铸造。 这些独一无二之处,在现存室内陈列的石造像中很少见。这也凸显了两尊大佛像的价值,加上其饱经沧桑的惊险经历,使得佛像更加传奇,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青岛博物馆一睹国宝真容。
淄博临淄齐陵龙池村强烈要求青岛归还古董
中国古代大多数雕像比例差太多了,看看古希腊的
最后临淄的古董让青岛抢去了[哭笑不得]
日本做的孽太多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