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恩光案:制度之下,人的因素何以成为漏洞? 卢恩光,一个民办教师出身的“传奇”人物,凭借行贿之路,竟一路高歌猛进至副部级高位。其档案中,除了性别之外,年龄、入党材料、工作经历、学历乃至家庭情况,无一不假,堪称造假“大全”。这一事件,不仅令人震惊,更是对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严峻考验。 制度再严,关键在于执行。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和相关制度,本是确保公正选拔、风清气正的基石。然而,当执行者面对诱惑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时,制度便如同虚设,谬之千里,党风政风亦随之败坏。卢恩光案,便是这一悲剧的生动注脚。 不是制度的漏洞,而是人的失守。只要想用你,制度便成了橡皮图章,任人摆布。这不禁让人发问:制度的严肃性何在?公平正义又如何彰显? 档案造假,绝非卢恩光一人之病。不少官员都存在类似问题,这已成为官场的一大顽疾。造假何以形成?组织部门作为干部档案的管理者,难辞其咎。他们或是疏于审查,或是视而不见,甚至参与其中,共同编织着谎言的网。 卢恩光案,是德薄而位高、志小而谋大、力弱而负重的最典型案例。他的故事,不是一场滑稽的独角戏,而是一出令人痛心的悲剧。在这场“戏”中,没有出场费,没有配唱、配音道具,更没有导演和配合机构及个人。有的只是权力的滥用、制度的践踏和公义的沦丧。 行贿不受贿的第一人?这样的“荣誉”,卢恩光受之有愧。他的故事,应成为一面镜子,让我们深刻反思:在制度之下,人的因素何以成为最大的漏洞?如何确保制度的严格执行,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这是我们必须面对并解决的紧迫课题。 引起痛风疼痛的病因终于出现了,不是少吃肉、少吃海鲜,而是它!
卢恩光案:制度之下,人的因素何以成为漏洞? 卢恩光,一个民办教师出身的“传奇”
浩来看看情感
2024-12-18 21:19:1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