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反对无效!2012年他顶着骂名阻止建造360亿的大型粒子对撞机,但提出计划的中科院院士王贻芳却不肯放弃,并在5年后重新申请,他说:“建造对撞机我用不上!但我不提的话就是没有尽到规划的责任!”直至如今王贻芳仍在申请政府批准,前段时间他还找来了欧洲科学家。 科学是没有尽头的,对于科学课题的辩论更是无休止的,而我国物理界就曾经出现过一场旷日持久的辩论,主角正是可以用来观察粒子的对撞机。 到底该不该在此项目上投入精力和资金呢?杨振宁和王贻芳对此也畅所欲言、互不相让并且都针对这一课题提出了自己的根据,到底谁的说法更能站住脚呢? 随着人们对科学研究的纵深发展,我们显然已经不满足于对目前国际的粒子物理学的发展,为了改变该领域暂时停滞不前的状态,王贻芳提出了这项大胆的项目。 一旦成功,且不说我国的在科学领域的国际地位以及与别国在物理领域的交流和发展会有怎样惊人的提升,就说对人类整个物理学的发展和对探索宇宙之更深层次的奥妙都是一个巨大跨步。 所以最初提出这个构想之后,几乎我国所有的物理学领域人才都激动了,这是多么伟大的一件事呀!要知道,美国曾经做过突破基础的电子对撞机的尝试却没能成功,要是我国能够建成,那简直不敢想。 可任何一项议题被提出都需要经过国家高端人才的讨论,毕竟科学并不是一个人的竞技场,是需要进行多个方面的考量,那么到底这个项目可试行吗? 在杨振宁那里,这个项目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他的论点非常充分,要投入一场大的科学实验我们首当其冲考虑的就是他的造价成本,而这个项目,起码需要数百亿! 这是什么样的概念,对于当时的我国来说根本就无力负担这样庞大的项目,因为国家的重中之重还是民生,说到底科学的发展是为人民的幸福生活服务的,但不能“牺牲”人民。 这样一笔庞大的资金如果投入到社会各类事业的发展上面,应该会大有裨益。 而且这项研究需要投入大量的科学人才,基础或高端设备,对我国彼时科技发展水平来说,这个项目的确充满了太多未知挑战并且难以看到希望。 由此不得不延伸出来一个问题,这个“大家伙”造出来之后,我国也可能会面临各种无法维护或者无力维护的尴尬问题,那么到时候,我国的巨大付出也可能会为别国做嫁衣。 对于这样“消极”的观点,杨振宁依旧非常坚持,因此他也获得了“太过保守”之类的批判,可是他还是从现实条件出发,坚持自己的观点。 对于王贻芳来说,他同样坚定不移的持有项目可行的观点,并且也一直在坚持,他认定此项目研究能够推动国家的技术方案、设备、路径等等发展。 没有这样的设备之前,一切构想只能靠复杂又庞大的计算体系支撑,但是一旦有了设备的支撑,那么就能将构想投入实践,这不仅可以省下大量的时间,也能获得更精准的数据。 而且依托这样的设备究竟能够得到什么样的发展真的很难说,并且一旦我国手握这样的技术,那么相关领域的人才引流就是一件相对容易的事情。 而欧洲的专家对于我国的这一项研究持有乐观的心态,他认为充分认识我们国家的人才实力也是很重要的,这让王贻芳更有底气来做这一件事情。 未来的一切皆有可能,对于如今的中国来说各个方面较之前已经有了各大的发展,而这一项目究竟会如何发展我们拭目以待。 信息来源:观察者网《杨振宁国科大演讲互动:我懂高能物理,不要搞大对撞机》 观察者网《欧核中心理事会主席:“有信心”中国能建造全球最大对撞机》
混得最好的润人
杨振宁回国是不是就是三体人送往地球得那颗智子
既然信不过人家,又为什么让人家回来呢?
都不错 时间不对也不行 对撞机以后肯定要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