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恶心!”四川达州,有市民发现,市场上买到的猪肉味道奇怪,尤其是一些脏器部位,质量更是低的吓人,市民怀疑是病猪肉,因此向媒体进行了举报。接到举报后,记者卧底当地多家屠宰场,竟发现工厂内污水横流,猪肉脏器随地乱扔,更可怕的是,这些猪肉都销售到了周边各大县市,而且供不应求! (信息来源:新京报——2024-12-16 《暗访生猪黑屠宰点:无证窝点被封后重新开张,无检疫猪肉跨省销售》) 2024年年末,一条来自四川达州的新闻,像一颗惊雷炸响在互联网上,震碎了无数人对食品安全的信任。猪肉,餐桌上最常见的肉类,竟成了潜在的健康杀手。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黑暗? 达州市民的举报,揭开了这起事件的序幕。他们发现市场上的猪肉,特别是内脏,质量低劣,散发异味,令人作呕。这并非个例,越来越多的市民反映了类似情况,矛头直指病猪肉。不安的氛围在城市中蔓延,人们的餐桌蒙上了一层阴影。 为了探寻真相,记者们化身商贩,深入开江县多家屠宰场进行卧底调查。接下来的一幕幕,触目惊心,令人难以置信。 五家屠宰场,无一例外,都没有取得《生猪定点屠宰证》,却在暗地里进行着非法的屠宰活动。其中一家,位于回龙镇,曾因质量问题被查封,却像打不死的小强,换个名字又“复活”了。这不禁让人质疑,背后的保护伞究竟有多大? 走进屠宰场,扑面而来的恶臭令人窒息。污水横流的地面上,猪内脏随意丢弃,苍蝇嗡嗡作响。工人们赤膊上阵,没有任何防护措施,仿佛在进行一场原始的祭祀,猪血被倒入沸腾的大锅,那场景令人反胃。 更令人震惊的是,屠宰场负责人亲口承认,他们宰杀的很多都是病猪、死猪,美其名曰“先把差的卖了”。这些“问题猪肉”最终流向了周边多个县市,进入了千家万户的餐桌。 凌晨时分,商贩们陆续来到屠宰场进货。他们心照不宣地将未经检疫的猪肉装车,甚至自行盖上检疫合格章。这种肆无忌惮的违法行为,让人不寒而栗。 记者暗访近一个月后,将收集到的证据提交给了开江县纪委监委。五家非法屠宰场被关停调查,部分或将并入大型企业。可这仅仅是开始,更深层次的问题,亟待解决。 文章B中提到的XX镇屠宰场,更是一面照妖镜,映照出监管的失职和不公。去年8月,该屠宰场因无证屠宰三头猪仅被罚款2432.3元。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今年初,这家“劣迹斑斑”的企业竟然在达州日报上“露脸”,负责人肖某也因缴纳2万保证金取保候审,甚至反过来起诉农业农村局索赔。这背后,究竟有多少不为人知的内幕? 达州“病猪肉”事件,并非孤例。它揭示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存在的巨大漏洞。监管部门的失职、执法不严,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一方面,基层监管力量薄弱,人手不足,难以覆盖所有屠宰场;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对食品安全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充当保护伞。更有甚者,执法部门内部可能存在腐败问题,导致违法成本低,执法效果差。 达州“病猪肉”事件,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猪肉,占据了我国肉类消费的半壁江山,其安全直接关系到14亿人的健康。我们不能容忍“病猪肉”横行,更不能让监管失灵成为常态。 相关部门必须加强监管力度,加大对非法屠宰场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让不法分子付出应有的代价。要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堵塞监管漏洞。还要加强公众监督,鼓励消费者积极举报违法行为,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食品安全监管格局。媒体也要发挥监督作用,曝光食品安全问题,推动监管部门改进工作。 此外,还要加强行业自律,鼓励屠宰企业诚信经营,提高产品质量,共同维护市场秩序。政府部门也要加大对合法屠宰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达州“病猪肉”事件,是一次深刻的教训。它提醒我们,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监管失灵必须得到纠正。只有加强监管,完善制度,才能保障人民群众的“舌尖安全”,才能让每个人吃得安心、吃得放心。 这起事件的后续发展,我们还将持续关注。我们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彻查此事,严惩责任人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我们也期待,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食品安全的环境能够得到根本改善,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安全、健康的食品。 这起事件也引发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食品安全?如何构建更有效的监管体系?如何提升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共同思考,共同探索,共同努力。 达州“病猪肉”事件,不仅仅是一个地方性的食品安全问题,更是一个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它暴露出的监管漏洞、执法不严等问题,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障人民群众的“舌尖安全”,才能让每个人都能吃得安心、吃得放心。 我们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食品安全的环境一定会得到根本改善,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安全、健康的食品。
集中屠宰=集中害人。
这么吃怎能不短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