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见过不少商业合同, 明显感觉, 合同已经失去了平等互利的本质, 成为掠夺的工具。 20多年前,我刚进社会的时候, 见过不少的合同, 一般在开头都会写明:本着平等互利,友好协商的原则...... 毕竟,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的真实意思表示。 但现在,情况完全变了, 合同基本都是一边倒, 包括格式合同在内, 洋洋洒洒数十页, 反正就是把自己的责任全部全部撇清, 把自己的损失全部转嫁, 出了问题自认倒霉, 哪怕倾家荡产都是活该, 这哪里是合同,简直就是卖身契啊。 尤其很多大厂的合同, 经过多个律师搜肠刮肚地操作, 合同天衣无缝, 反正大家都在卷, 你不愿意签,多的是冒险家。 但是问题在于, 冒险家也是有成本的, 这个成本会继续转嫁到下游, 包括普通员工的身上, 克扣他们的福利、工资、加班费等。 克扣了下游,pen 下游会寻找次一级的原材料, 克扣了员工, 员工带着怨气作业, 最终的结果, 还是产品质量的问题, 最终的回旋镖会回到我们每一个使用产品的人。 不管苹果的产品怎么被喷, 但不可回避的显示是, 苹果供应链培养了一大批赚钱的公司, 我们什么时候能有这样的企业, 让供应链跟着赚钱,而不是跟着买单?
最近见过不少商业合同, 明显感觉, 合同已经失去了平等互利的本质, 成为掠夺的工
镜头带我读
2024-12-19 18:30:59
0
阅读: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