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战以来最精彩之作战”的上高会战几个不为人知的冷知识: 1,上高会战被称为

凝眸观史流沙万尺 2024-12-20 18:50:26

关于“开战以来最精彩之作战”的上高会战几个不为人知的冷知识: 1,上高会战被称为“开战以来最精彩之作战”,然而其实这次会战最开始并不是叫上高会战,而是另有其名,被称为赣北会战,这是为何?这背后有着几个关键性原因。 1941年,日军策划了一次针对赣西北地区的大规模军事行动,采取三路分进合击的战术,意图将中国第19集团军主力围困于上高区域,使上高成为他们扫荡行动的终极目标地。 而中国军队采取战术策略,充分利用日军的进攻意图实施诱敌深入的战术安排,在上高地区预先设置主战场,目的是将日军引入包围圈实施歼灭,随后,九战区成功地在上高境内彻底击败了日军,不仅粉碎了敌军的扫荡计划,更将其驱逐回南昌,基于这些因素,当时第19集团军总指挥罗卓英向国民政府请示战役名称时,蒋中正明确指示将其命名为"上高会战"。 2,这场战役的爆发要追溯到1941年年初,当时日本军方对其侵华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日本参谋本部制定了两份重要文件:《大东亚长期战争指导纲要》与《对华长期作战指导计划》。 这两份文件经过大本营会议批准并获得天皇裁决后正式生效,根据新的作战指导计划,日军将重点转向维护已占领区域的治安管理,不再追求大规模的进攻性作战,只在必要时进行短期的切断式奇袭行动,且需遵循不扩大占领区域并返回原驻地的基本原则。 随后,2月14日,日军在华最高指挥机构"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召集各方面军和军级单位,确立了以"灵活、短距离的截断作战"作为该年度主要作战方针。驻武汉的日军第11军据此向下属各部队下达了具体任务,要求通过持续不断的灵活性截断进攻,削弱中国军队的战斗力,保持军事优势地位。 3,同一时期,日军战力部署发生重要变动。原驻扎在江西安义的第33师团接到调往华北的命令,与此同时,独立混成第20旅团从上海调至南昌。 日军参谋本部作战部长田中新一少将抵达南昌时,驻扎当地的第34师团提出了一个积极进取的建议:利用第33师团尚未北调的时机,联合新调来的独立混成第20旅团,对上高地区发起主动进攻,意图消灭在赣西北活动的近十万中国军队,并摧毁设在上高的中国第19集团军司令部,以加强对南昌等占领区的控制。这一建议获得第11军司令部批准后,日军随即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大量征用民夫,为即将到来的赣西北扫荡行动做准备。日军第11军将这次行动命名为"锦江作战"和"鄱阳湖扫荡战"。 4,这场持续26天的上高会战始于1941年3月15日,终于4月9日。参战的中国军队主要包括第19集团军(由罗卓英任总指挥)下辖的第49军(刘多荃任军长)、第70军(李觉任军长)、第72军(韩全朴任军长)、第74军(王耀武任军长),以及江西保安纵队(熊滨任司令)和第19集团军第2挺进纵队(康景濂任司令),总兵力达95000余人,其中直接参与作战的兵力超过75000人。 日方参战部队则包括第11军(园部和一郎任司令官)所属的第33师团(樱井省三任师团长)、第34师团(大贺茂任师团长)、独立混成第20旅团(池田直三任旅团长)以及飞行第3团(远藤三郎任团长)等部队。在战役中,日军采取了三路突击的战术策略,扫荡范围覆盖新建、高安、清江(樟树)、丰城、安义、靖安、奉新、上高、宜丰等十个县域,并将上高设定为最终目标。具体而言,北路由第33师团担任,于3月15日从安义出发,经靖安、奉新、高安向上高进发;中路由第34师团负责,于3月16日从新建出发,经高安进攻上高;南路则由独立混成第20旅团执行,于3月15日渡过赣江后,经丰城、樟树、高安向上高推进。 5,为了彻底解决后顾之忧,大贺茂擅自更改了作战计划,"自下而上调动第十一军",率部向上高的第七十四军主力驻地进发,就连一向谨慎的参谋长樱井德太郎在目睹中国军队的撤退后,也认为自己的情报判断可能出现失误,也默许了师团长的决定,当第三十四师团第二一六联队第2大队在大队长木下重四郎的带领下抵达第五十八师防区官桥地带时,战局出现了重大转折。木下重四郎在进行战场侦察时,遭遇中国军队神枪手的精准射击,一颗子弹不仅夺去了他的性命,还击中了其身后的副官。,这支日军部队在尚未展开作战前就损失了指挥官和候补指挥官,瞬间陷入了混乱状态。

0 阅读: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