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日军策划了一次针对赣西北地区的大规模军事行动,采取三路分进合击的战术,意图将中国第19集团军主力围困于上高区域,使上高成为他们扫荡行动的终极目标地。 而中国军队采取战术策略,充分利用日军的进攻意图实施诱敌深入的战术安排,在上高地区预先设置主战场,目的是将日军引入包围圈实施歼灭,随后,九战区成功地在上高境内彻底击败了日军,不仅粉碎了敌军的扫荡计划,更将其驱逐回南昌,基于这些因素,当时第19集团军总指挥罗卓英请示战役名称时,老蒋将其命名为"上高会战",这场战役的爆发要追溯到1941年年初,当时日本军方对其侵华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根据新的作战指导计划,日军将重点转向维护已占领区域的治安管理,不再追求大规模的进攻性作战,只在必要时进行短期的切断式奇袭行动,且需遵循不扩大占领区域并返回原驻地的基本原则。 随后,2月14日,日军在华最高指挥机构"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召集各方面军和军级单位,确立了以"灵活、短距离的截断作战"作为该年度主要作战方针。驻武汉的日军第11军据此向下属各部队下达了具体任务,要求通过持续不断的灵活性截断进攻,削弱中国军队的战斗力,保持军事优势地位。 同一时期,日军战力部署发生重要变动。原驻扎在江西安义的第33师团接到调往华北的命令,与此同时,独立混成第20旅团从上海调至南昌。 日军参谋本部作战部长田中新一少将抵达南昌时,驻扎当地的第34师团提出了一个积极进取的建议:利用第33师团尚未北调的时机,联合新调来的独立混成第20旅团,对上高地区发起主动进攻,意图消灭在赣西北活动的近十万中国军队,并摧毁设在上高的中国第19集团军司令部,以加强对南昌等占领区的控制。这一建议获得第11军司令部批准后,日军随即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大量征用民夫,为即将到来的赣西北扫荡行动做准备。日军第11军将这次行动命名为"锦江作战"和"鄱阳湖扫荡战"。 4,为了彻底解决后顾之忧,大贺茂擅自更改了作战计划,"自下而上调动第十一军",率部向上高的第七十四军主力驻地进发,就连一向谨慎的参谋长樱井德太郎在目睹中国军队的撤退后,也认为自己的情报判断可能出现失误,也默许了师团长的决定,当第三十四师团第二一六联队第2大队在大队长木下重四郎的带领下抵达第五十八师防区官桥地带时,战局出现了重大转折。木下重四郎在进行战场侦察时,遭遇中国军队神枪手的精准射击,一颗子弹不仅夺去了他的性命,还击中了其身后的副官。,这支日军部队在尚未展开作战前就损失了指挥官和候补指挥官,瞬间陷入了混乱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