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转型,刀刃向内丨人汽

人汽解读吧 2024-10-07 02:37:51

作者:谢人杰

吉利“9.20台州宣言”已经过去好几天了,具体措施尚未公布。“台州宣言”说了不少貌似务虚的内容,实际上相当务实。舆论解读层面有很多分歧,但就一点大家还是有共识的,那就是吉利要进行战略收缩。

如何收缩才是重点。列入收缩对象的,应有品牌资产、管理架构和研发线。

卖掉沃尔沃?

有未经证实的信息称,吉利要以27亿美元挂牌卖掉沃尔沃汽车100%股权。这个价格似乎不大合理。单看卖价就令人匪夷所思,因为在瑞典上市的沃尔沃汽车,市值534.8亿美元(截至9月24日收盘),市净率只有1.06(截至2024年6月底),也就是说,市值和净资产几乎贴合在一起。很难想象,其内部有多大的窟窿,或者吉利有多么缺钱,令其如此迫不及待地贱卖这份战略资产。

今年上半年,吉利虽然利润(106亿元)和销量都大涨,但两笔非经营收益(吉利向与吉利-雷诺合资公司出售极光湾股权、睿蓝45%股权内部转售)占了78亿元,这意着扣非净利润28亿元,这个业绩就没有看上去那么光鲜了。

而沃尔沃上半年全球销量38.8万辆,中国是最大单一市场,但只占20%多一点,赚钱仍主要靠欧洲和美国市场,上半年扣非净利润8.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1亿元)

2024上半年沃尔沃的扣非净利润是吉利一堆牌子之和的2倍多(极氪不算在内,但极氪仍在亏损)。光是从财务角度,卖掉沃尔沃就很难理解。而且,就算单为保持海外存在感,沃尔沃对于吉利就不可或缺。同样一款车子,挂领克牌子和挂沃尔沃牌子,都是中国生产,欧洲和美国客户大概率优先选择后者,即便后者比前者贵一些。

上汽MG在英国和欧盟一直销量不错。欧洲客户当然知道MG这牌子是中国人在运营,产品也在中国生产,这时候品牌认知惯性,作为品牌价值的一部分,就凸显出来了。

技术上,吉利并未完全放弃油车,只是忙于提升新能源的比例,这是基于国内市场做出的判断。而国际上,不只是发达国家市场,纯电增长已经走平甚至掉头向下,原因当然比较复杂,不展开。沃尔沃已经放弃2030全电动化的目标,多个跨国品牌也是如此。这也是基于市场做出的判断。

留着沃尔沃,就留着和跨国车企的梦。至于缺钱的可能,其实吉利的海内外融资渠道一直都没问题。此前投资逻辑不够清晰的戴姆勒股权和沃尔沃集团股权收购,完全可以释放一些,就可以套现大笔现金。

事实上,从去年到今年,吉利多次减持沃尔沃集团股票。很多人将沃尔沃汽车和沃尔沃集团混淆,前者是汽车制造公司,吉利2010年从福特手里全资收购;而后者则拥有卡车、巴士、工程机械、船舶及工业引擎等产品线的工业集团,两者同源并共享沃尔沃品牌。

2017年12月,吉利从一家欧洲投资机构手中购买沃尔沃集团8.2%的股份,并持有15.6%的表决权。2023年11月到2024年4月,吉利三次减持沃尔沃集团股票,其中A股(投票权1:1)减持至8850万股,仍为第二大股东;B股(投票权1:10)4950万股,已经全部抛售。

看上去,吉利已经不谋求沃尔沃董事会的投票权了。收购戴姆勒股权恐怕也处于类似的想法:既是财务投资,也想要董事会席位。事态没按照设计的走,财务上也亏了。找机会出清,是大概率的事。

内部赛马过度?

投资股份和买实体公司,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吉利已经扎扎实实从沃尔沃汽车这桩收购案上,获得了战略利益。

以2010年收购沃尔沃为起点,吉利同时开启国际化进程和多品牌战略。大家都知道这些年吉利铺了很多摊子,通过收购、创业、衍生,参股,运作了十几个品牌。根据今年上半年财报,吉利销量95.6万辆,同比增长41%。其中,纯电+插混占据总销量的33%,新能源业务有了很大起色。

全年200万销量的规模,十几个牌子也太多了。这不仅导致吉利的运营复杂度非常高,如果研发和生产资源还能共享的话(其实也存在浪费),营销资源对于诸品牌来说,是一个零和游戏。很多牌子分不到太多资源,经营上前景也不明确。发展这些牌子,如果只考虑战术思路(针对具体细分市场和技术方案),很可能战略思想不够清晰。

任何大集团产品线和车系,都存在价格、目标市场的重叠,这是正常的。但是吉利内部不止是品牌和车系之间的重叠问题,竞争有点过度了。比如领克的Zero变成了极氪的首款车001,领克现在发了Z10,宣发上花的力气不小,但定位却需要避开极氪007,只能走非主流路线,而且上市第二天就在门店降价(官方称“权益调整”)。

类似的问题出现在吉利旗下多个品牌中间。

海外扩张,国内收缩

研发线似乎也是如此,过度竞争导致重复造车轮。有人表示,吉利旗下有5个智驾团队,包括集团的研究院智驾中心,子公司亿咖通,极氪旗下的自研智驾团队,路特斯旗下的自驾团队和福瑞泰克。

集团管理层以前就知道这些,但收拢队伍,有个时机问题。而且也很难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一把手一声令下,底下就“合并同类项”了。这里面涉及到各部门、利益纠葛,有人事因素,也有并行发展的历史因素。

研发线的合并,大概率以吉利研究院为核心,旗下各品牌(除了沃尔沃),要在研发院平台上解决品牌研发协同问题。这样做意味着一定范围内收回了品牌研发自主权,代价可能是降低了效率。但从整体角度,资源的集约其实是提升了效率。

研发线的收权并不简单,必须依托品牌序列的梳理和归并,然后才能确定如何“协同”。品牌这一块,吉利边缘品牌,肯定要大规模裁剪,有用资产吸纳到主力品牌旗下。像雷达、Levc、枫叶、英伦、睿蓝都可能或者已经是整顿的对象。

这就带来管理架构和中高层人事的一系列变动。具体方案,大概率已经在台州宣言发布前就酝酿的差不多了,目前还只限于集团董事会几个核心成员知晓。没有董事会席位的品牌高管,估计正惴惴不安地等待着方案公布。这显然涉及到很多团队、个人的位置和利益。

吉利在国内市场仍在高增长,只是利润增速追不上销售规模的扩张。除了市场外部因素,内部的问题也占了不小的权重。台州宣言主要的想法,应该是想减减肥,练练体能,迎接更大的挑战。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只要涉及到海外业务的团队和品牌,只会扩张,不会收缩。因此吉利内部的品牌想保住位置,必须海外做得好。如果按照这个标准,卖掉沃尔沃确实不大合逻辑,除非外部相对吉利管理层存在关键信息差。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