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徐 来
编辑|徐 来
《——【·前言·】——》
武则天,82岁时将手中大权交还李唐,结束了15年的武周统治,退位后并未被为难,这究竟是为何?
一代女皇,权倾天下,为何能在晚年安然无恙,静度余生?
称帝与掌权
武则天称帝,是在690年,那年,她铁腕出手,废黜了自己的儿子李显,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
曾是唐太宗的才人、唐高宗的皇后,而后成为大周的开国之主。
她的称帝过程充满了权谋,官场中的人,对她的手段又敬又怕,亲自统治的15年,政令推行迅速,国家也出现了短暂的繁荣。
那时的武则天,日理万机,处理朝政,召见臣子。
朝堂之上,气场压倒一切,没人敢反驳她半个字,眼睛锐利,似乎能看透每个人心中的小算盘。
武则天掌权期间,除了用人唯才,还设立了“告密制度”,让所有的反对声音无所遁形。
她的名字,足以让任何一个反对者瑟瑟发抖。
可是,怎会在82岁时选择退位呢?为何甘愿将多年苦心经营的江山,交还给李唐?
她的决定并非软弱,而是出于形势使然。
“神龙政变”爆发,武则天面对李显和大臣们的联手逼宫,选择和平退位。
这次政变,看似一场简单的夺权行动,其背后却充满了隐秘的妥协和心照不宣。
神龙政变的背后
705年,神龙政变悄然而至,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行动,背后有着复杂的政治博弈,和利益纠葛。
当时的武则天年事已高,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朝中对她的不满逐渐增多,许多重臣都认为,是时候将江山归还李唐了。
这时,李显、太平公主、张柬之等人联合起来,开始酝酿一场政变。
这一天,上阳宫内风云突变。
李显与几名心腹大臣张柬之、崔玄暐、敬晖等人突然冲入宫中,带着早已准备好的禁军,将上阳宫包围得水泄不通。
面对突如其来的局面,武则天没有表现出惊慌,仿佛早已预料到这一天的到来。
大臣们向武则天陈述时局,提出她年老体衰,应将帝位交还李唐,以求天下安宁。
武则天看着眼前这些昔日的臣子,面色如常。
神情没有一丝波动,只是平静地听着他们的陈述,偶尔微微颔首,自己已经无力抵挡这场政变。
82岁的她,身体虚弱,已无法再像年轻时那样掌控一切。
或许已明白,退位才是明智的选择,才是保全自身和家族的唯一出路。
张柬之走上前,向武则天跪拜请求退位,声音低沉而坚定,每一个字都透着一种无法拒绝的力量。
李显站在一旁,面带恳切之色,试图说服自己的母亲。
既有对权力的渴望,也有对母亲的尊重和担忧,对于李显来说,这一刻是至关重要的,是为了自己的皇位,更是为了整个大唐的稳定。
武则天沉默了片刻,终究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她没有愤怒,没有反抗,只有一种难以言表的从容和平静,这一次,再也无法改变局势,宣布退位,将皇位传给李显,改元神龙。
整个过程,始终保持着冷静和威严,没有流露出丝毫的软弱。
政变结束后,李显恢复唐朝的年号,尊武则天为“则天大圣皇帝”,并给予她太上皇的尊号。
失去了皇位,但武则天的生活,仍然得到了极大的保证。
被安置在上阳宫,生活奢华,锦衣玉食,一切都按照太上皇的规格进行。
这是她用智慧和妥协,换来的结局,一场没有流血的政变,一次和平的权力交接。
对于张柬之等大臣来说,这次政变的成功,意味着李唐的复兴,更是他们多年谋划的成果。
他们知道武则天的能力和威望,即便她已年迈,依然不可小觑,选择和平解决,既是对武则天的尊重,也是为了避免激起,武氏家族的反抗。
武则天退位后的生活,失去了往日的权力和威严,但在上阳宫中,依然过着极为舒适的生活。
日常起居由专人照料,每日的膳食都经过精心准备,丝毫不逊于她在位时的标准。
她喜欢在上阳宫的花园中散步,偶尔也会召见一些亲信旧臣,与他们谈论往昔的岁月。
不再干涉朝政,但依旧关心着国家的走向,关心着自己曾经统治的这片土地。
武则天的退位,是形势所迫,但并没有因此,而失去内心的骄傲和尊严。
自己的选择,不仅保全了自己,也保全了自己的家族。
用她的智慧和冷静,为自己争取到了一个体面的结局,她的退位,是政治生涯的结束,但也是作为一位母亲和一位年迈长者的新的开始。
李显与武则天的复杂情感*
李显,是武则天的第三子,也是唐中宗。
他的人生,充满了跌宕起伏,数次被废立,最终在武则天退位后,重新登上皇位。
对于李显来说,武则天是他的母亲,更是他一生中,重要的政治对手和权力象征,这种复杂的母子关系,使得李显对武则天的感情充满了矛盾。
当李显与张柬之等人联合发动神龙政变时,内心是极为复杂的。
一方面,渴望夺回属于李唐的江山,重新坐上皇位,证明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对母亲怀有深深的敬畏,和复杂的感情。
武则天给予了他生命,也曾将他推上皇位,又将他废黜。
他们之间的关系,既有亲情的温暖,也有权力的争夺和对抗。
李显登基后,尊武则天为太上皇,给予她极高的待遇,这是出于对母亲的尊重,也是为了维持朝廷的稳定。
每隔一段时间,李显都会前往上阳宫看望武则天。
每当走进上阳宫的庭院,看见年迈的武则天坐在庭院中时,心中总会涌起复杂的情感。
他记得,年轻时的母亲是何等的威严和强大,眼神中充满了让人无法抗拒的力量,而如今,坐在他面前的,是一位年老的母亲,一个不再拥有权力的老太太。
李显总是小心翼翼地与武则天交谈,会讲一些朝中的事务,也会聊起自己登基后的感受。
武则天则静静地听着,偶尔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怀念和淡淡的微笑。
李显对她有着复杂的感情,但并不在意。
她希望,李显能够带领大唐走向新的辉煌,能够将她未完成的事业继续下去。
在上阳宫中,武则天度过了生命的最后几个月。
生活平静,并不孤独,李显的探望,太平公主的陪伴,旧臣的问候,都让她的晚年生活,充满了温情。
武则天的晚年与历史评价
她最终在705年11月去世,享年82岁。
李显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将她葬于乾陵,与唐高宗李治合葬。
这一决定,是对她一生的认可,她曾与李治共同治理大唐,也曾独自掌握国家的命运。
无论她在历史上的争议如何,能力和魄力都是不容置疑的。
武则天的故事,充满了矛盾与复杂性。
是一个敢于打破常规的女性,一个在男权社会中,以自己的方式争取权力的人。
她的结局,并不像历史上许多失势者那样悲惨,而是得到了一个相对体面的晚年。
她的退位,是智慧的体现,也是她与李唐之间微妙平衡的结果。
在那个权力至上的时代,一代女皇能够全身而退,这背后有太多的妥协、智慧与隐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