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美捞金27年未改国籍!后撤出千亿资产,将864家公司搬回中国

小彭的灿烂的笔记 2024-12-23 17:12:10

文|小彭的灿烂笔记

编辑|小彭的灿烂笔记

声明:本文陈述内容参考的“官方信息来源”,均赘述在文章末尾,感谢支持。

【前言】

在如今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很多人都怀揣着“美国梦”,甚至不惜为此更改国籍,将自己的根从故土拔出,移植到异国他乡。

但却有一个人与众不同,他在美国整整打拼了 27 年,年薪高达百万美元,还手握美国绿卡。

只要他愿意,随时都能加入美籍,成为众多人眼中的 “美国成功人士”。

可令人钦佩的是,他功成名就之后,毅然决然地拒绝了加入美籍的机会,并带着 864 家公司,以及自己积累的千亿资产,转身回到祖国的怀抱。

那么此人究竟是谁?又有着怎样传奇的经历,促使他做出如此坚定且令人敬佩的决定呢?

【家庭熏陶,种下爱国种子】

李开复于 1961 年出生在台湾省的新北市,他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家庭环境对他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的父亲李天民,一生心系家国,尽管身处台湾,但对故乡四川的思念从未消减。

晚年时,每每听到大陆的老歌,他总会抑制不住心中的悲情,抽泣不已。

81 岁那年,李天民终于踏上了回四川老家的旅程,家乡的一切都令他震撼,归来后情绪久久不能平复。

他还曾对儿子们说起自己的一个梦,梦中在海边看到一块大石头上刻着 “中华之恋” 四个字,他希望儿子们能回到国内工作,为家乡建设出一份力,这份遗愿深深地烙印在李开复心中。

【赴美深造,展露学霸锋芒】

1972 年,年仅 11 岁的李开复,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与些许忐忑,跟随哥哥一同前往美国田纳西州求学,开启了他漫长的海外求学生涯。

初到美国,他面临着诸多挑战,完全陌生的文化环境以及语言障碍,让他在生活和学习上处处碰壁。

而李开复骨子里有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再加上对知识的强烈渴望,促使他迅速调整心态,积极去适应新环境。

凭借着不懈的努力,李开复在学业上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和实力。

他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初高中学业,并顺利考入了哥伦比亚大学,在当时计算机专业还相对冷门的情况下,他独具慧眼地选择了这个专业,足见其眼光的独到。

在大学期间,李开复更是如鱼得水,他与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潜心钻研,成功创造了首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

这一创新性成果在计算机领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也让他开始崭露头角。不仅如此,这个系统还荣获了《商业周刊》所授予的 “最重要科学创新奖”,这无疑是对他学术能力的极大认可,也为他此后在科技领域的传奇人生开启了崭新的篇章。

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李开复并未满足于已有的知识储备,而是选择继续深造,进入了卡内基梅隆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在那里的五年时光里,他心无旁骛地沉浸在学术研究中,最终顺利获得博士学位。

此时的他,凭借着扎实的学术功底和亮眼的科研成果,吸引了众多大型公司抛来的橄榄枝。

【苹果岁月,助力公司复兴】

1990 年,刚从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李开复,收到了苹果公司抛来的橄榄枝。

那时的苹果公司正处于发展的低谷期,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李开复并未犹豫,毅然选择从基层员工做起,投身到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舞台。

在苹果的 6 年时间里,李开复辗转于语音组、多媒体办公室、互动多媒体等多个岗位,不断积累经验、磨砺自身。

他积极倡导图形用户界面、多媒体技术创新等理念,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独特的创新思维,一步步从普通员工晋升至互动多媒体全球副总裁的职位,成为公司不可或缺的核心人物。

在他参与的诸多项目中,像 Power Macintosh、QuickTime、Copland 操作系统等,都对当时个人电脑的功能和用户体验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为苹果后续的复兴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也让李开复在科技领域的能力得到了广泛认可。

【微软时光,推动技术进步】

1998 年,李开复加入了微软公司,迎来了他职业生涯的又一重要阶段。

微软看中了李开复的才华,以及他对中国市场的独到见解,希望他能回中国,在北京创建一个新的研究院,而一心想回国创业的李开复欣然接受了这个任务。

就这样,微软亚洲研究院在李开复的一手操办下成立了(当时名为微软中国研究院)。

在他的领导下,研究院仅用两年时间就取得了多个重大技术突破,尤其是在自然交互式软件等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微软亚洲研究院也凭借这些亮眼的成绩,迅速获得国际认可,被 MIT 技术评论誉为“全球最火的计算机实验室”,成为微软全球研发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也为微软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发挥了巨大作用。

李开复在微软的这段时光,无疑为他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也让他在行业内的影响力日益提升。

2005 年,李开复做出了一个震惊行业的决定,跳槽至谷歌,出任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

这一消息瞬间点燃了微软的怒火,毕竟李开复在微软积累了大量的资源以及商业机密,微软高层认为他的这一行为势必会对微软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害,于是毫不犹豫地对李开复发起了诉讼,指责他违反了双方的竞业限制协议,就此拉开了一场轰动业内的 “抢人大战”。

这场官司可谓是一波三折,微软调动大批法律团队,试图找出李开复违约的证据,而李开复和谷歌也不甘示弱,聘请了顶尖的律师团队为自己辩护。

美国高等法院法官起初裁定禁止李开复在 9 月 6 日前到谷歌报到,还需花费大量时间去研究他的工作范围限制等问题。

但李开复并未因此退缩,他积极准备材料、据理力争,向法庭阐明自己去谷歌是负责其中国研究院,与在微软的工作在地理和性质上都不同。

最终经过漫长的审理和激烈的交锋,谷歌胜诉,李开复得以顺利入职谷歌。

【放弃绿卡,回国决心坚定】

李开复在美国打拼的 27 年里,凭借自身卓越的能力,在科技领域站稳了脚跟,拿着百万美元的高薪,还手握美国绿卡。

可以说,只要他愿意,加入美籍是顺理成章的事,可他却从未有过这样的想法。

起初,李开复的投资多集中在国外科技企业,尤其是在美国硅谷投资了 18 家科技公司,因为那时他觉得中国企业在科技发展技术方面尚未成熟,希望通过借鉴外国技术来助力本国科技发展。

而2009 年美国出台的限制令,让我国蓬勃发展的科技产业遭受重创,也让李开复彻底看清了美国所谓 “科技无国界”的谎言。

自己辛苦投资研发的技术,竟成了限制本国科技进步的枷锁,这成为了他决定回国的导火索。

面对这种情况,李开复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近在咫尺的美国绿卡,割舍了在美国生活了 27 年所积累的一切,包括那些已经投资的企业,将资产进行整合,全部带回了国内。

这一决定,让他损失了千亿资产,但他为了助力祖国科技发展,义无反顾。

因为在他心中,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从未消减,祖国科技崛起的潜力和需求,远比个人在国外所拥有的财富和安逸生活更为重要。

他深知,只有将自己的所学、所获带回祖国,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中,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为中华民族的科技进步贡献力量,而他坚定的回国决心,也着实令人钦佩不已。

【结语】

李开复的故事,已然成为科技界乃至整个社会的一段佳话,值得我们每个人铭记于心,并从中汲取力量。

让我们以他为榜样,学习他的爱国精神,传承他的拼搏意志,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奋斗,为祖国的繁荣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资料:

政经学人在2022-01-03关于《他在美狂赚27年美金,拒绝加入美籍后,转身把864家公司带回祖国》的报道

财经杂志在2024-11-27关于《对话李开复:“勤俭持家”的中国大模型道路》的报道

每日经济新闻在2024-12-09关于《零一万物CEO李开复:大模型竞争已进入“落地为王”阶段》的报道

CSDN在2009-09-07关于《李开复宣布创办“创新工场”关注信息产业三大热门领域》的报道

0 阅读: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