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毛主席主持制定的“五一六通知”的下达,就是彭真蒙难的开始。因此,有些人揣摩彭真不可能不对主席东有气。出人意料的是,在对待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的问题上,彭真从不以个人的遭遇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他每谈及毛泽东,必先谈其功绩。他在回京后不久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说:“没有毛主席,我们不可能在一九四九年就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毛泽东同志是我们的领袖,对毛泽东同志必须全面看,在我心目中毛泽东同志永远是我们的主席。”他还说:“‘五一六通知’就是针对我的,但我还是举了手的。我那时觉得主席还是对的。后来我被关在监狱,反复想,我做得不错呀。我想,毛主席总有一天会再来找我的,这些事历史上都有,错了就改正嘛!” 毛主席,这位伟大的领袖,始终如一地遵纪守法,以身作则,将公私界限划分得泾渭分明。文家的一些亲戚,因着与毛主席的这层亲缘关系,常常前往北京探望,归来后便在乡间逐渐滋生了骄傲之气,摆起了架子,对政府的规定与管制视若无睹。毛主席得知此事后,没有丝毫的姑息,而是对他们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1954年4月29日,毛主席亲笔撰写了一封充满深情与恳切的信件,寄给了当地的石城乡党支部和乡政府。信中,他深情而坚定地写道:“我的亲戚唐家托文家,这些年常有人到北京来看望我。然而,他们回去之后,有些人却骄傲自满,不服从政府的管教,这是万万不可的。文家的每一个人,都应如同乡里的其他百姓一样,服从党与政府的领导,勤勉耕作,遵守法律,不应有任何特殊待遇。我恳请你们,不要因为文家与我有亲戚关系,就在管理上有所顾忌。我的态度很明确:首先,因为他们是劳动人民,同时也是我的亲戚,我对他们怀有深厚的感情;其次,正因为我爱他们,所以我希望他们能够不断进步,勤勉守法,积极参与互助合作组织,与大家融为一体,绝不能有任何特权思想。如果他们有落后的行为,就应该受到批评,绝不能因为是我的亲戚就掩盖他们的缺点和错误。”这封信如同一股清流,让石城乡的同志们深受感动,他们为毛主席那种全力支持基层领导、严格约束亲人私欲的高尚品质所折服。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主席搬进了中南海,他的家庭也随之成为了中国名副其实的“第一家庭”。然而,毛主席却坚决摒弃了封建皇帝“家天下”的陈旧观念,他明确要求家人和亲友决不能搞特殊化。对于那些请求他安排官职或工作的亲朋好友,他总是坚守原则,不徇私情,耐心地为他们讲道理,甚至自掏腰包接济他们,让他们在受到教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当听说有位亲戚在老家不服从管理时,他更是亲自写信给当地领导,强调:“任何人都要与乡里的百姓一样……绝不能搞特殊。如果有落后的行为,就应该受到批评,绝不能因为是我的亲戚就纵容他们的缺点和错误。” 在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毛主席更是以身作则,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决然地将儿子毛岸英派往了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他深知战场的残酷,但他更清楚,作为领袖,他必须带头做出牺牲。他深情而坚定地说:“我毛主席的儿子不去,谁去?我必须带这个头。”毛岸英牺牲后,毛主席在面对回国汇报工作的彭德怀时,依然保持着坚强的意志,他说:“岸英只是成千上万牺牲了的革命烈士中的一员,一个普通的战士……哪一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 1月15日,毛主席给李讷回信:“读书要深入,不要急躁,要合群,要开朗,多与同学们交流谈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这样你就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多年后,当李讷回忆起这段往事时,依然清晰地记得自己当时的心理变化:“经过这件事后,我开始在思想上真正认同父亲的话,我要按照他的教导去做,精神上也变得开朗了许多,和大家相处得也很融洽。我觉得父亲的鼓励是对我最好的鞭策,他始终严格要求我们,不要特殊化,不要骄娇二气,不要自以为是。” 在1957年2月27日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毛主席强调了节约运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深情地说:“这一次节约运动必须彻底地、持久地进行下去。”“我们要让全体干部和全体人民时刻牢记,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国,但同时也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这是一个巨大的矛盾。”“全面而持久地厉行节约,就是解决这个矛盾的有效方法。”“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经历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其中就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勤俭建国方针。”“我们六亿人口都要积极投身到增产节约的运动中去,坚决反对铺张浪费。这不仅在经济上具有重大意义,在政治上同样具有深远的意义。” 毛主席厉行节约的思想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源于对中国传统节俭思想的深刻继承和发展。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节俭作为一种美德早已深入人心,节约之风代代相传。
致敬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