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陶勇奉命“揭发”粟裕,站在近千人的批斗会前台,刚一开口,全场哄堂大笑,批斗大会秒变相声大会,粟裕的3位部下,真是各有各的特点,一个不说话,一个不会说,还有一个说功劳。 粟裕是我军历史上具有传奇色彩的一位将领,抗日战场上,他指挥的游击战神出鬼没,让敌胆寒,解放战争中,一场孟良崮战役让他名声大噪,从此享誉军事界。 那场战斗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粟裕率领的华北野战军直面国民党精锐74师,战争中,粟裕将多年来的游击经验与大兵团作战巧妙结合,战术上料敌先机,以快打慢,几乎以雷霆之势便横扫了王牌74师。 粟裕一生经历数不清的恶仗,但无论怎样的艰难险阻,他总能和他的麾下一起克服,他手下的将领叶飞、王必成和陶勇,多年与他出生入死,四人间的情谊早已超过了普通将领与属下的关系。 1958年,一阵军队整改的风气迅速传播,中央的本意旨在肃清军队风气,更好的为人民服务,随着军委扩大会议的开展,整改便开始有些偏离主旨。 粟裕在此期间也遭遇到了批判,理由是他曾经的“越权”行为,从行为本身来看,确实是犯了错误,组成批判会的都是元帅、大将一级的人物,批判也无可厚非。 但事情的发展很快不受控制,会议的人数迅速增加,批判的罪名的也愈发显得严重,最开始的“越权”变为“反领导”、“拥兵自重”等,情况对于粟裕来说愈发显得危机。 但另一方面,曾经第三野战军的将领愈发显得迷茫,粟裕威名赫赫,三野人人敬仰,看做是旗帜一样的人物,说什么也不愿对粟裕进行不利的行为。 粟裕的批判活动还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三野将领的态度成为了关键,自然,多年的战友叶飞、王必成、陶勇成为了“关照重点”。 三人不卑不亢,在会上依旧我行我素,叶飞是个读书人,做事情也比较冷静,他态度坚决,直接选择闭嘴,无论怎样的威逼利诱,也不管是谁前来劝说,不肯说一句粟裕的坏话。 王必成性子耿直,同叶飞一样了选择置之不理,不少人将目标放在了陶勇身上,陶勇文化程度不高,平素的样子总是大大咧咧。 有领导找到陶勇,让他写一份批判粟裕的材料,陶勇半开玩笑道:”领导,我字都不识几个,那里会写什么东西。” 于是,有人提出一个建议,你不能写,你还不能说吗,很快,一封发言稿便交在了陶勇的手中。 安静的批斗大会上,陶勇平和的站在台前,他笑了笑,开讲前来还来了段自我介绍,说自己没什么文化,请大家不要见怪。 他一开口,果然台下忍俊不禁,他把一些字统统读做了“圈”,说自己不认识,“阴谋”变成了“圈谋”,“批判”变成了“圈发”,领导在下面听得脸都绿了,匆忙派人将他赶了下来。 三人的情深义重,让粟裕在政治风暴中得到了慰藉,也成为了他心中的一份力量,遗憾的是,陶源后来跳井自杀,成为了粟裕心中永远的痛,直到1977年,陶勇才得以沉冤昭雪。 信息来源:粟裕建国后因三次“擅权”挨批 责任在彭德怀? 2017-03-08 14:25 人民网 作者:彭德怀传记组
粟将军中国解放战争之功臣,人民永远怀念他。
伟哉壮哉粟裕大将!
粟裕军事才能前三名
共和国功臣,缩短了解放战争的时间,永远值得敬仰
向战神致敬!
粟裕率领华北野战军?小编能不能认真点?
粟裕元帅当之无愧,元帅千古!
陶铸的确是我党一位优秀的领导干部,可惜了。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