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效应“罗森塔尔效应”:“你嘴上说的,就是孩子的未来。”

沁说 2024-12-23 13:30:08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可布生曾做过一个心理学实验:他们从一所小学里的一至六年级中,各选了3个班的学生进行“发展测验”。

心理学家故意将一份“优秀学生名单”交给了老师,说这些孩子智力很高,都有优异发展的可能,其实这些名字完全是随机抽取的。

名单中的孩子,有些确实很优秀,但也有些表现平平,甚至水平较差。

但是罗森塔尔和雅可布生在心理学界名望很高,因此老师们对这份名单深信不疑。罗森塔尔告诉老师们这份名单不可以外传,只能他们自己知道。

8个月后,两位心理学家再次来到这所学校,并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复试。结果发现名单上的“优秀学生”们成绩都有了显著进步,而且性格也变得更为开朗,求知欲望更强,更敢于发表意见,与老师的关系也特别融洽。

为什么一份假的“测试”,产生了真的效果?

其实根本原因在于,老师们受了心理学家“权威”的影响,在潜意识中对这些学生寄予了更多的厚望。

在上课时,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关注,并通过眼神、笑貌、音调等各种方式向这些学生传达出“你很优秀”的信息。

学生们在受到老师的关爱后,开始变得更加自信自爱、自尊自强,性格也更加乐观,学习上自觉地奋发向上。慢慢地,他们真的不负所望地变得越来越优秀。

这就是著名的社会心理效应“罗森塔尔效应”,也称“期望效应”。

带入到教育中去,如果我们把孩子当成卓越者来培养,给他肯定和期待,不给他贴负面标签,不要被孩子眼前的问题所蒙蔽,那么就会培养出一个卓越者。

换个角度看孩子,他的缺点有可能就是优点。

比如你觉得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那是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可以通过他的好奇心引导他的创造力;

孩子调皮好动,说明他生命力旺盛,活力健康;

孩子固执一根筋,恰恰是坚持精神的开始,表明他们不轻言放弃,是一种可贵的心理品质。

聪明的家长和教育者,不会随意定义孩子所谓的“坏毛病”,积极正面的肯定和引导,才能激发孩子的潜能和兴趣。不同的理念与取向,决定了我们对待孩子的方式与方法,也决定了孩子未来将成为什么样的人。

打压式的家长很难培养出自信的孩子,反之一直被肯定的孩子基本会成长为一个自信的人。

因为一个人如果长期被赋予某个角色,他就会进入角色,为角色所同化,进而表现出与该角色一致的行为特征。

孩子几次考试成绩不佳,老师和家长就会将他定位为差生。长此以往孩子便会逐渐认同这个角色,进而将自己内化到差生的角色中去。再遇到稍难一点儿的题,他就会从潜意识中告诉自己:“我是差生,差生是做不了难题的。”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引导者,记住,你说他是差的,他就是差的,你说她是最棒的,她就是最棒的!

“你嘴上说的,就是孩子的未来。”

0 阅读: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