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年纪这么大,要这么多钱干嘛?”2020年,78岁的王泽霖教授,去买方便面,嫌

史墨弦说说 2024-12-23 16:22:52

“我年纪这么大,要这么多钱干嘛?”2020年,78岁的王泽霖教授,去买方便面,嫌8块太贵,被售货店老板嫌弃,说:买不起就别买呀。结果他转身就捐出8,208万。   这位被嫌弃的老人,就是河南农业大学的王泽霖教授。   人们常说,时代造就英雄。但王泽霖的故事,让我们看到,正是这样默默无闻的普通人,用一生的坚守,托起了一个国家的脊梁。   1982年,正值而立之年的王泽霖来到河南农大任教。那时的中国农村,正经历着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尝试养殖家禽,希望能够通过养殖走上致富之路。   然而,残酷的现实给了这些怀揣梦想的农民当头一棒。禽流感、鸡瘟等疫病肆虐,一场疫情可以让一个村子的家禽在短短几天内全军覆没。当时的中国,还没有自己的禽病疫苗,农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辛苦养大的鸡鸭成批死去。   “那时候,我经常下乡,看到农民们在鸡舍前哭泣的场景,心里特别难受。”多年后,王泽霖回忆起那段经历时说道。   他暗自发誓:“一定要研制出中国自己的禽病疫苗。”   从那时起,王泽霖开始了近乎偏执的研究生涯。白天在学校授课,晚上往返于各个养殖场之间;周末不是在实验室,就是在下乡的路上。他的妻子心疼他,劝他适可而止,但他总是说:“我们现在不努力,农民们就要继续受苦。”   十年寒窗,终见曙光。2004年,王泽霖团队成功研制出了中国第一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禽病疫苗。这个突破,让中国养殖业告别了依赖进口疫苗的历史。   成功没有让王泽霖改变生活方式。他依然和老伴住在学校老旧的家属楼里,每天骑着一辆老旧自行车上下班。同事们劝他换辆电动车,他总是笑着说:“自行车挺好,还能锻炼身体。”   即便是获得了数百万的专利转让费,他也分文不取,全部投入到实验室建设中。2008年汶川地震时,他不顾家人反对,将积蓄捐出,创下了当时河南高校最大单笔个人捐款记录。   2020年,78岁的王泽霖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他的科研成果转化收入高达8208万元。这笔钱对普通人来说是天文数字,但对他来说,却成了一个沉甸甸的责任。   “要这么多钱干什么?”   面对亲朋好友的不解,他笑着说,“比起个人享受,这笔钱用在实验室建设上更有意义。”   最终,他将全部积蓄捐给母校,用于建设生物安全防护三级实验室。这个决定,让他的女儿感动得热泪盈眶:“我爸真了不起!”   他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从8块钱的方便面到8208万元的捐款,看似天差地别的数字背后,是一位科学家始终如一的赤子之心。   如今的王泽霖依然保持着简朴的生活作风。即便获得了河南省科技杰出贡献奖300万元奖金,他还是第一时间将其捐给了学校。在他看来,科学家的价值不在于个人享受,而在于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   也许,正是这样的科学家,才是我们这个时代最该褒扬的榜样。在物质至上的今天,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真正的财富,不是口袋里的钞票,而是内心的那份责任与担当。 

0 阅读: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