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问马未都:“你身价至少100亿,你的母亲肯定为你感到骄傲自豪。”马未都却说

李小哥知识说 2024-12-23 16:31:52

主持人问马未都:“你身价至少100亿,你的母亲肯定为你感到骄傲自豪。”马未都却说,这点钱,跟我母亲比,我就是个贫农。 主持人问出这句话时,观众哄堂大笑。然而,马未都脸上却带着一丝感慨。他淡然地说:“我母亲的生活品质,是我一辈子也达不到的。” 时间回到20世纪90年代,北京。马未都的父亲马丹林因重病住院,母亲急得整夜难眠,表面却故作镇定。当医生告诉家人“时日无多”时,全家陷入了深深的痛苦。 父亲躺在病床上,插满了管子。他痛苦地哀求道:“我很难受,不想治了,这样只会拖累你们。” 马未都的内心像刀割一般,犹豫再三后,他含泪做出了放弃治疗的决定。他说:“放弃救治,也是对父亲的一种爱。” 这一决定成为马未都心中永远的遗憾。他后悔与父亲不够亲近,常常回忆起那些少有的交流时光。他深知,财富再多,也无法换回亲人的生命。 父亲去世后,马未都与母亲相依为命。他的母亲是地道的北京人,却有着极其讲究的生活品味。她不穿北京生产的鞋,专挑上海制造,因为上海的工艺精细、设计时尚。 她的饮食更为挑剔,从不吃葱姜蒜,也不碰牛羊肉。她最爱的食物是带鱼,但一定要斜着切,这样看起来多而不显抠门。马未都打趣道:“在我母亲面前,我的生活习惯简直像个贫农。” 不仅如此,母亲还迷恋巧克力,这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可不是平常人能享受的。母亲的“精致”让马未都既自豪又感慨。他笑着说:“这点钱,哪里比得上她当年的生活。” 马未都并不是一开始就身价百亿。他的财富起点要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他还是《青年文学》杂志的编辑,利用业余时间尝试做中药材贸易。他一个月能赚七八万元,这笔财富为他日后的收藏奠定了基础。 在琉璃厂淘古董,是马未都收藏之路的开端。那时,文物市场尚未被广泛关注,许多珍贵文物价格低廉。 雍正官窑的瓷器最多不过五百元。他从中学到了眼力和耐心,并逐渐积累了规模可观的收藏。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古家具研究大师王世襄。在王世襄家里,马未都第一次见到满屋的明式家具。他为之着迷,立志学习和收藏传统文化瑰宝。 随着藏品数量的增多,马未都意识到,文物的价值不应局限于私人收藏,而应为更多人所见。1996年,他创立了新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 这家博物馆经历了多次搬迁和资金窘境,但马未都始终坚持。他与合作伙伴创立了观复文化基金会,通过社会支持维持博物馆的运转。 如今,观复博物馆已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不仅展示文物,还让观众体验古代生活方式。 马未都还在博物馆中养了流浪猫,称它们为“观复猫”,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拉近年轻人与文化的距离。 在收藏事业成功之前,马未都也经历过失败。1990年,他投资43万元开设海马歌舞厅,但由于经营不善,很快倒闭。那笔钱如果用来买四合院,如今可能价值数亿元。 面对失败,马未都并未一蹶不振。他开始反思:财富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这次挫折让他意识到,钱虽然重要,但文化与亲情才是不可替代的财富。 马未都常在节目中分享自己的感悟:“买游艇的人只有两天快乐:买的那天和卖的那天。”他用这句话揭示了财富带来的短暂快感,以及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他认为,财富应该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通过收藏,他感受到的是文化的力量,而不是金钱的数字。他用藏品创办博物馆,让更多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才是他对财富的理解。 母亲的健康一直是马未都最大的牵挂。她病重时,马未都几乎崩溃。他恳求道:“妈,你一定要为我挡着点!只要您在,我心里就有依靠。” 母亲轻轻点头,她知道,这不仅是儿子的请求,更是深深的依赖。马未都的生活,因为母亲的存在而始终有了温暖的港湾。 马未都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财富固然重要,但它终究无法替代亲情和文化的意义。他的收藏事业、博物馆梦想以及对父母的深厚感情,折射出他对人生的独特思考。 正如他说的:“只要父母还在,我就是个孩子。”而这种对亲情的依赖,对文化的坚守,才是真正无法估量的财富。

0 阅读:1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