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二十八团指挥部气氛紧张,电台室正等待侦察队的消息,他们已失联数日,所有人都绝望之际,通信兵于树昌的声音传来:敌军已包围我的碉堡,为了胜利,向我开炮! 在战争中,总有一些英雄的名字被遗忘,而有一类特殊的战士,他们默默奉献,甚至用生命为胜利铺路,这就是通信兵。 通信兵的职责简单却至关重要,他们负责确保指挥部与前线的联系,维系着战场上战斗的有序进行。 朝鲜战争中,正是无数通信兵的坚守和牺牲,才让战场上的指挥与战斗得以精准协调,他们的忠诚与奉献成就了无数感人的历史瞬间。 1953年6月,通信兵于树昌来到了281.2 高地,他所在的二十八团已经占领了此地,接下来就是坚守,不想,敌人并不死心。 第二天凌晨,敌人再次发起进攻,我方顶住了火力,但是需要该地的火力位置地形图送回团部。 但于树昌没有离开,作为通信兵,他的任务是保持和团部的联系。 不想,队长刚带着人去团部,敌人就又发动了新一轮的攻势,当时正值白日,敌方的空中火力很猛,根本无法支援,便想撑到天黑。 通信兵于树昌跟随部队带着自己的702型步话机执行任务,在敌人强烈炮火的轰击下,他坚持在通信岗位上,确保与指挥部的联系。 敌军不仅有强大的地面火力,还频繁进行空袭,于树昌依然在炮火中坚守岗位,冒着生命危险,传递每一条紧急命令。 虽然许多战友已经倒下,但于树昌始终没有离开,仍然坚守在电话机旁,按时向指挥部报告战况。 那天夜里,敌军突然发动更猛烈反攻,炮火如暴雨倾泻而下,爆炸的声音震耳欲聋,战场上烟尘弥漫。 于树昌意识到,如果不能及时报告敌军位置,前线增援就无法及时到达,整个阵地将岌岌可危。 他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传声筒,而是充当着指挥部的“眼睛”和“耳朵”。 然而,战场上的命运并非永远都如预期那般顺利。 敌人已经慢慢包围了他的阵地,但于树昌依然没有慌乱,紧握着电话机,用尽全力保持与指挥部的联系,为炮兵提供准确的射击坐标。 与此同时,他的战友们,已然一个个倒下,炮兵部队根据于树昌提供的座标调整射击角度,精准击中敌人可能的集结点。 然而,敌人最终还是逼近了阵地,于树昌依旧没有放弃,他最后一次报告了敌人的距离,大喊:为了胜利,向我开炮。 紧接着,于树昌将心爱的702型步话机狠狠摔碎,拿着手中仅剩的一颗手榴弹冲向敌人。 就在这时,团部的指挥员也哽咽着发出了最后的指令:开炮!炮火如雷贯耳,轰鸣声震耳欲聋,在于树昌的最后一刻,他的生命与炮弹一起化作了阵地上的一片火光。 当战斗结束,其他战士冲上高地时,唯一留下的,只有一部被摔坏的通信设备,设备上布满了血迹。所有人都知道,于树昌的牺牲,换来了阵地的保卫。 那部通讯机,承载的不仅是一个个被传递的信息,更承载了他不畏生死、坚守岗位的英雄气概。 于树昌不曾奢求荣誉,不曾期待回报,只有为了保卫阵地和战友的信念,毫不犹豫地奉献出自己的生命。 他没有留下华丽的辞藻,也没有留下激昂的演讲,唯有那部被血染的步话机,成为了他坚定不移信仰的见证。 对于于树昌来说,他的使命从未改变,那就是为祖国,为战友,用自己的生命和信念,去守卫每一寸土地,直到最后一刻。 这场战斗,虽然没有华丽的胜利,却铭刻了无数英雄的名字。 于树昌的坚守,向我们传递了何为信念,何为英雄。而正是这些无名英雄,用他们的鲜血与生命,书写了伟大的抗美援朝历史。 老电影《英雄儿女》王成的原型人物之一,便是于树昌,那个最可爱的人。
1953年,二十八团指挥部气氛紧张,电台室正等待侦察队的消息,他们已失联数日,所
白薇说社会
2024-12-23 18:34:37
0
阅读:81
laoyu
英雄儿女!!!先烈们的牺牲,为了后辈们的平安、幸福。致敬英雄,致敬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