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才女,爱上了浪子。两人分分合合数次后,浪子决定洗心革面,和才女欢欢喜喜操办起婚事,请帖发出了,酒席也备好了,结果,婚宴当天,新郎却突然落跑了,但更奇葩的,是他事后给出的解释。 北京的冬天总是格外的冷。一间简陋的小屋里,白薇独自坐在炉火前,目光却像是穿越了时空,飘向了远方。 手中的茶杯见底,她才缓缓回过神来。起身添了几块煤炭,她又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 记忆中,最清晰的是那个本该欢天喜地的日子。 请帖早已发出,亲朋好友齐聚一堂,新娘的红裙熨帖,新郎的礼服笔挺。 可就在婚礼开始的那一刻,杨骚却不见了踪影。白薇穿着婚纱,站在那里,犹如一尊雕像,眼中写满了震惊与不解。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宾客们面面相觑,窃窃私语不断。 事后,杨骚给出的解释更是匪夷所思。 他信誓旦旦地说,自己已经移情别恋,竟是把结婚的日子给忘了! 白薇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个男人,曾经说爱她胜过一切,曾经许诺要与她白头偕老。 可如今,他却翩然离去,撇下了所有的誓言。一颗真心,就这样被狠狠地摔在了地上,摔得粉身碎骨。 白薇的人生可以用悲剧来概括,从她年少时的梦想到她老年时的孤独,无不透出一种命运的捉弄。 她出生在一个封建的家庭,曾经经历过痛苦的包办婚姻。 为了逃离这样的束缚,白薇选择了离开原本的家庭,寻求属于自己的自由和幸福。 然而,命运似乎并没有给她太多的选择空间,而是将她推向了一段充满曲折与磨难的爱情之路。 当她三十岁时,她遇见了杨骚,一位年轻的才子。 杨骚曾追求过凌璧如的妹妹凌琴如,但未能如愿。命运的巧合让这两位失落的灵魂走到了一起。 尽管白薇对杨骚产生了深深的情感,她的执着和痴情却并未能打动杨骚。 杨骚虽然享受她的陪伴,但对未来的承诺和责任却丝毫没有意图。白薇的热情没有得到回报,反而遭遇了冷漠和逃避。 杨骚决定离开,先是前往杭州,接着又回到故乡漳州,最终远赴新加坡。 这一系列的转移并未能使白薇放弃,她不断地追寻,不断地用信件表达自己满腔的爱意。 无论杨骚身处何地,白薇都不曾放下这段感情。 她的执着,换来的却是杨骚无情的冷淡和道歉。 对于杨骚来说,白薇的追求似乎只是一种负担,甚至在信中提出了荒谬的要求,称自己需要经历一百个女人的风花雪月,才能最终回到她的怀抱。 她在一次次的痛苦中,试图改写过去的不幸。 她以为,只要足够爱杨骚,他就会回心转意。可事实却一次次证明,她的付出换不来真正的爱情。 白薇依旧坚信杨骚的承诺,痴心地等待。 然而,最终的结局远比她想象的要残酷。杨骚不仅未曾归来,还在她的婚礼当天逃婚,彻底摧毁了她的信念和希望。 此后的岁月里,白薇的生活陷入了贫困、疾病与痛苦之中。 她始终无法走出这段曾让她无比期待的感情,生活在失望和无望的阴影下。 直到婚礼当天,杨骚的落跑,才让白薇幡然醒悟。 她终于意识到,真正需要改变的,不是别人,而是她自己。 她要学会爱自己,重视自己,不再将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这个觉悟,来得太晚,却也不算太迟。 十年后,杨骚再次出现在她的生命中,提出复合的愿望。 然而,白薇再也没有回头。这一次,她已经明白了过去的所有痛苦和错误。 尽管她的心中还有些许的牵挂,但她终于意识到,这段感情无法再带给她任何希望。 此时的杨骚已经有了妻子和孩子,过上了家庭生活,而白薇却依旧孤单。 她尝试着让自己远离这片痛苦的回忆,前往遥远的新疆和北大荒,但无论身处何地,她的心依旧无法得到安慰。 1957年,杨骚在广州去世,留下一对子女。 而三十年后,白薇在北京的一个简陋房间里孤独离世。 她自年轻时就曾预言过自己的一生:没有家庭,没有爱情,死后无人记挂。 这个预言,最终成为了她不幸命运的真实写照。 白薇充满了对爱情的追求,但最终她的所有付出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她的痴情让她无法自拔,最终把自己的一生都消耗在了一个不值得的人身上。 杨骚虽然对她有过短暂的回应,但他的心始终不在她的身上。 对于白薇来说,最可悲的不是她的执着,而是她所爱之人从未真正珍视过她的感情。她的一生没有尽头的希望,只有无尽的等待和失落。 炉火渐渐黯淡下去,屋内的温度骤然降低。 白薇裹紧了身上的毛毯,目光却不再沉浸于过去。或许,放下才是最好的选择。 她要学会爱自己,重视自己,不再寄希望于别人的改变。只有这样,她才能真正走出过去的阴霾,迎接崭新的生活。 回忆至此,白薇的心中涌现出一股前所未有的坦然。 她知道,过去的伤痛,已经成为了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教会了她爱与尊重,教会了她如何在苦难中成长。 而现在,她已经准备好,要与过去和解,迎接全新的人生。 窗外,朝阳正缓缓升起。金色的阳光洒进屋内,似乎也照进了白薇的心田。 她微微一笑,起身推开了窗户。迎面而来的,是北京特有的晨雾,清新而湿润。 白薇深深吸了一口气,心中涌现出无限的希冀。她知道,属于她的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