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忌讳的就是圆满,因为天道盈满则必衰。” 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普通

忆南趣事 2024-12-24 10:48:16

人生最忌讳的就是圆满,因为天道盈满则必衰。” 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普通百姓,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不如意的地方。这种不完美,似乎成了人生的常态。有人拥有了财富,却总想拥有更多;有人拥有了权力,却总在追求更高的地位;而那些没有财富和权力的人,更是在渴望着改变命运的契机。我们的眼睛,总能敏锐地捕捉到生活中的不如意,似乎不满足成了人性的一部分。 01完美即死亡 明代思想家陈继儒在《格言联璧》中写道:“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他提醒我们,万事万物都忌讳达到极致,因为那往往意味着衰败的开始。极致的圆满,恰恰是走向凋零的前兆。在历史上“商圣”范蠡便是一个主动“求缺”的例证。范蠡,随越王勾践在吴国做了三年人质,吴王夫差想用高官厚禄策反他,范蠡不为所动,而是想办法帮助勾践平安返回越国,并辅助越王经“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完成勾践的称霸大业。 可惜,范蠡深知越王是“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的国君,随即功成身退,带着家人远离朝堂。他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懂得功不可贪尽,利不可享尽。在他离开越国后,曾写书信给在越国当官的文种,提醒他及时离开越国。但文种觉得自己立有大功,勾践不至于对自己下毒手,下不了出走的决心,只是“称病不朝”。结果后来,勾践听信小人谗言,认为文种要作乱,赐“属镂”宝剑给文种,迫其自杀。此时文种才意识到范蠡确有先见之明,懊悔没有听范蠡的话,但为时已晚。 范蠡的选择,不仅让他得以保全性命,还使他在商海中游刃有余,继续创造财富。这种“功成身退”的智慧,与“求缺不求满”的人生哲理如出一辙。追求极致的圆满,往往意味着将自己置于危机的边缘,而适时放手,才是对人生的真正成全。 02求缺不求满 正因如此,人生最好的状态,往往不是追求极致的圆满,而是懂得“求缺不求满”的智慧。 福不可享尽,给他人留三分;利不可占尽,分三分予他人;功不可贪尽,退三分以让他人。唯有如此,人生才能真正达到一种平衡的圆满。所谓物极必反、乐极生悲,故智者求缺。曾经日本东照宫的设计者因为自觉太完美,恐怕会遭天谴,就故意把其中一支梁柱的雕花颠倒。老子曾说,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凡事适可而止,知足常乐,才是人生的大智慧。懂得适时放下,是对自己最好的成全。圆满其实是一种错觉,所谓的完美往往承载着更大的风险和隐患。完美的人生并非拥有拥有一切,而是能够在不完美中学会珍惜所拥有的。 人生,永远都有缺憾。

0 阅读:0
忆南趣事

忆南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