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画的魅力:面向现实,再现回忆,似与不似之间 不知为什么,最近一年爱上了古画。

涵柏玩转趣事 2024-12-24 12:01:30

古画的魅力:面向现实,再现回忆,似与不似之间 不知为什么,最近一年爱上了古画。有时,我在书籍里欣赏古画,更多时候则是在网上搜索。 喜欢上古画,细究起来,最大的原因是虽然手机在手,有价值的人事却未拍或很少拍,没什么意义或厌恶的人事却拍了一堆,以致留下了太多太多的遗憾。 我这里所说的古画,从上文中就大致可以推断出来,主要指的是现实主义绘画。受制于绘画水平等客观因素限制,古画对现实的反映无法像影像那么逼真,但你起码是真心反映现实。比如,画一个人,如果能有五六分像,就已经很好了。这就像我们新遇上一个人,五六分像心心念念的故人,又有一点新的特色,这或许比他乡遇故知更抚慰人心。 还有,古画反映现实,可以不像手机拍照拍视频那样绝对地反映,可以相对地反映。比如,画一幅人物劳动、舞蹈图,不必拘泥于绝对的真实,完全可以将不同时间段发生的经典、关键动作绘于同一个画面。 当然,人也不可能如手机那样绝对地反映现实。就算你在现场,边看边画,比例、光影等细节问题都会出现误差,或者遗漏掉什么。至于回忆性绘画,记忆模糊,又植入大量主观性情感,误差就会更离谱。但我觉得,只要画家主观是反映现实,历史价值就无可估量。而这种似与不似,高于文字又低于现代摄影,也同样是其艺术魅力之一。 回忆再现也是绘画的的一大魅力。如果说绘画者本人没有记忆力,只能一边作画一边依赖他人记忆力的点拨,那这效果应该不如现阶段的AI文字生视频;如果画家本人拥有记忆力,效果则应当优于AI。 许多人说,张择端的绘画水平并不高,甚至算不了一流的大家,但是,《清明上河图》首度全面、系统、细致地面向现实,而其他一流的大家大都把注意力集中于山水、花鸟、历史、宗教题材,现实反倒遗漏,这才是人家最大的意义。 这就好比,人家的手机像素略低,但拍了你最想看的人和事,画面稳定,历史又最悠久,而你,如今终于拥有了高像素手机,但在意的人事早已远去,只能一声叹息。 面向现实,再现回忆,似与不似之间,相对反映现实,掺和了个人主观情感,这就是古画的真正魅力。

0 阅读:2
涵柏玩转趣事

涵柏玩转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