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想知道一个人到底有钱没钱,光靠看他的衣服和吃穿,是不准的。 那些装模作样的,未必就有两把刷子。 真正能看出来的,往往得从他的一些细节上判断。 01 在亲戚朋友上,简单点。 没钱的人,尤其是那些极度节约的,心里总有一本账。 任何一分钱的支出,都会让他们掂量三遍。 比方说,想去上个课,培训费那叫“冤枉钱”。 他们宁愿自己在家泡书,根本不愿意花那点钱去提升自己,觉得能在网上学到就行。 这些人对金钱的“效用”要求特别高,只要能看见直接的回报,才会考虑花钱。 你让他们花个几百去旅游,或者去看个展览? 他们只会觉得那是浪费时间,还是回家躺着划手机看短视频来得实际。 这就是他们的消费哲学,什么都要“有用”。 就算是开个眼界的机会,对他们来说也没什么必要——你自己去掏钱,浪费了才算。
02 在健康投入上,简单点。 生活中,那些捏着钱袋的人,买东西基本都有一个目标:最便宜、最实惠。 别看外面有人买个小包包就能把自己装得像个时髦女神,但对他们来说,消费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划算”。 他们买衣服不会去看那些什么高大上的品牌,而是直接奔着打折的去,哪怕是买个二手的,他们也觉得不亏。 而且,这些人一旦开口评价别人买的东西,那口气就像能从别人手里抢走便宜似的。 有个熟人就是这样,昨天我去超市买了瓶牛奶,她看了一眼,马上嘲笑我:“你这牛奶不值,和我买的那瓶差了三块。” 你说,喝个牛奶她能想这么多,真是能把生活琐事弄得像打仗一样。 她永远都觉得,只要不花多一分钱,就是聪明人,别人都在浪费钱。 这就是生活中的“节俭达人”,他们过得像个算盘精,一切都要算计到位。 没办法,没钱就是这样过日子,什么都得看值不值,不然花了一分钱,心里就不舒服。
03 生活的内容上,要低配。 生活过得再压抑也没关系,能省一分是一分。 就像我认识的几个熟人,明明经济不差,但他们过得像个穷人,连个换季的衣服都不肯买,非得穿着旧的,硬撑着。 你给他们送个生活用品,他们能在嘴巴上埋怨:“这么浪费,干嘛不自己做点儿?” 这些人完全没有意识到,花一点钱改善生活,能带来心情的愉悦,能让生活质量提升。 甚至他们连换个小电器、换个舒适的床单都觉得是多余开销。 经济宽裕也不愿花,那就注定了生活只有基本的维持,永远停留在低层次。 这样的人,活得极其压抑,连点生活的情趣都没有。 能不花钱是他们的座右铭,可是,过日子不该是这样拼命忍受困苦。 能不花钱是节俭,能为自己花钱才是智慧。 生活不就是为了享受吗?不花钱又能享受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