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还是有明白人的...
上汽内部一直有人抱怨上汽研发总院缺一个部门叫技术宣发科,因为没有,使得外界对上汽技术的误会特别深,解释成本巨高。
上汽乘用车的荣威飞凡、MG名爵、上汽智己关于电池就非常多名字,我相信你一定听到过智己的光年固态电池,一定听到过魔方电池,还听到过躺式电芯,而且上汽智己的部分三元锂电池不是躺式的。
有没有觉得这么乱?躺式电芯是不是零自燃电芯,躺式电芯是不是魔方电池的布置形式,以及魔方电池跟光年固态电池的关系是什么,后面光年固态电池会取代还是并行存在?
MG明年会在10万级别上搭载半固态电池,这个电池又叫什么名字?不叫躺式电芯,也不叫魔方电池,重新起一个名字,用户还能不能记得住?
理论上,技术品牌应该交给总院做,总院负责定义,不是交给下面的企业自己讲自己的,自己命名技术,以至于现在太复杂、太混乱了。
星云架构、珠峰架构也是同样的问题。严格上现在许多智己汽车、飞凡汽车、MG汽车都来自这个架构,比如MG ES5,星云架构本来是跟浩瀚架构齐平的水准,是偏高端的。可是上汽现在又没有类似吉利GEA架构这样的主流平台,竞对的时候就要各种解释。
解释倒无所谓,智己、飞凡、荣威、MG各家的叫法还不一样,星云还不是谁都能说的,结果就越说越乱,解释来解释去,都不知道星云到底是个啥?
至于珠峰架构,都知道是个机电一体化架构,但是这个架构上有哪些车你知道吗?你不知道的,我自己都很迷糊。上汽许多车不能简单用一个架构来定义,经常会有前面是新A架构,后面是珠峰架构拼在一起。
拼积木拼的就像MG Cyberster一样。
产品很不行吗?上汽新能源时代的产品强的很,可是上汽的宣发是非常大的问题,而且内部有人抱怨这个事情很久了。
作为一个旁观者都能看出来的问题,内部难道看不出来吗?看出来了又没有改变,说明确实有困难,有流程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