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间,一名俄罗斯航天专家来到中国大使馆办理签证,工作人员问他去中国做什么

整天想死的鱼 2024-12-25 14:49:29

2003年间,一名俄罗斯航天专家来到中国大使馆办理签证,工作人员问他去中国做什么,他说自己要去北京,看看他的奶奶王光美,此言一出,让工作人员都惊呆了,王光美什么时候有个外籍孙子了?   信源:南方+客户端2019-11-27《他是刘少奇的俄籍长孙,定居广州13年了》   王光美还有个外籍孙子你敢信?王光美是谁,那可是刘少奇之妻,这消息太重磅了,2003年曝光的时候,无数人都不敢相信。   阿廖沙的归乡之路,漫长而曲折跨越了半个世纪,跨越了地域和文化的阻隔,这条道儿藏着我们家的故事,也亲历了时光的流转。   他的经历不只是寻根之旅,更深刻地揭示了爱与担当,以及那份对家国的深厚情感,阿廖沙的到来,引起了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相关部门迅速展开调查,核实了他的身份,最终阿廖沙的身份得到了确认,他确实是刘少奇的亲孙子,在北京阿廖沙见到了他的奶奶王光美以及其他亲人。   半个世纪的离别,并没有冲淡血脉亲情,重逢的喜悦化作泪水,流淌在每个人的脸上。   故事得从上个世纪说起,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说起,从一位名叫刘允斌的年轻人说起,刘少奇的大儿子,同时也是阿廖沙的爸爸。   刘允斌的童年颠沛流离充满苦涩,他出生于1924年,那个革命的年代,出身红色家庭,注定了他无法拥有一个平静的童年。   他自小就被送到湖南的伯父家中生活,因为父母都在忙于革命事业,10岁那年母亲何宝珍在南京牺牲,留下年幼的他独自面对人世间的风雨。   1938年14岁的刘允斌终于被接到延安,与父亲短暂团聚,不过那点小小的快乐很快就过去了。   一年后为了学习先进的革命经验,刘允斌与妹妹刘爱琴以及毛岸英、毛岸青等革命后代一同被送往苏联,异国他乡举目无亲,莫斯科的寒风凛冽,语言不通文化差异巨大。   对那个十几岁的少年来说,这无疑是个大难题,然而刘允斌骨子里流淌着革命者的血液,他坚韧不拔刻苦学习很快克服了语言障碍,并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就在这个地方,他遇见了命中注定的那个人——一位叫玛拉的苏联女孩。   1955年刘允斌获得博士学位,并与玛拉正式结婚,先后育有一双儿女,儿子阿廖沙女儿索尼娅,刘允斌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简直什么都占全了。   突然一封父亲的信让他原本平静的生活起了波澜,1955年刘少奇写信给远在苏联的儿子,希望他学成归国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一边是安逸的生活一边是祖国的召唤,刘允斌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想了好久他最终还是狠下心决定:回老家!   他深知祖国需要他,他不能辜负父亲的期望,1957年刘允斌告别了妻子和儿女,踏上了回国的征程。   回国后他立刻投入到核武研发的事业中,他日夜兼程连觉都顾不上睡,巴不得把一天分成两天来用,他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与时间赛跑,为祖国的强大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然而命运弄人,1969年正值壮年的刘允斌不幸离世年仅43岁,他没能亲眼见证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也没能再次见到自己的妻儿。   远在苏联的玛拉和她孩子们,对这里发生的事毫不知情,中苏关系恶化后,刘允斌和玛拉断了联系。   玛拉为了保护孩子,改了他们的姓不提他们的中国籍贯,阿廖沙对父亲和爷爷的记忆几乎为零,他只知道自己有一个中国父亲,却从未见过他,更不知道他的祖父是一位中国的伟人。   到了80年代末,中苏关系开始慢慢好转,刘允斌的妹妹刘爱琴费了好大劲,最终跟玛拉一家人取得了联系。   她写信邀请他们回中国探亲,然而由于阿廖沙的军官身份,无法离开苏联,只有玛拉一人短暂回国探亲。   后来王光美也写信给阿廖沙一家,邀请他们回国看看,阿廖沙对中国有着浓厚的兴趣,他想要探寻自己的血脉之源,迫切地想要回到父亲和爷爷的家乡看看。   阿廖沙为了实现目标,果断选择了提前结束军旅生涯,退役后根据苏联的规定,得在国内待上三年才能出国,漫长的三年等待,对于阿廖沙来说是一种煎熬。   他数着日子期盼着早日踏上中国的土地,2003年阿廖沙终于等来了这一天,他到了俄罗斯的中国大使馆,提交了签证申请材料。   当工作人员问及他来中国的目的时,他平静地说我来探亲,我是刘少奇的孙子,这句话就像扔进湖里的一块石头水面上荡起一圈圈波纹。   工作人员听到这个意外消息都愣住了,他们不敢相信,眼前这位斯拉夫面孔的男子,竟然是刘少奇的孙子。   后来阿廖沙在中国停留了很长一段时间,他参观了祖父曾经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感受着祖父的革命足迹,他走访了父亲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追寻着父亲的青春记忆。   他的经历见证了中俄两国人民的友谊,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包容性。   他的事迹咱们会永远记得,提醒我们记住历史,热爱和平努力为祖国变得更强大出力。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