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号,日本外相岩屋毅访问了北京,并且和王外长等中方高层举行了会面。虽然双方也谈了东海、南海、钓鱼岛等矛盾,但整体的会议气氛应该是近些年以来最积极的。
一个最直接的表现是,上次日本外相林芳正访华的时候,经过了长达一年的信任积累和反复磋商,整个过程进行的非常艰难。而这次岩屋毅外相上任不过两个月,就立即实现了访华。这其中的对比还是非常鲜明的。
之所以会有这么巨大的变化,是和国际形势的大气候与中日两国的小气候有关。国际上最大的变化当然是特朗普的当选,推动日本进行对华政策的调整。而从中日两国的角度来看,石破茂首相的精神导师是当年推动中日建交的田中角荣,因此他对缓和中日关系是有情怀的。中国方面也意识到了国际环境的变化,希望能够主动争取日本。这一系列的变化集中在一起,才导致了这次中日会晤的成行。
另外从中日双方会谈的成果,也能看到极大的亮点和新意。从日方的角度来看,在和中方几场会谈的新闻稿当中,都没有提及台湾问题。联系到岩屋毅外相今天正式否认了“台湾有事等于日本有事”的说法,意味着日本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有了重大的变化。这对中日关系的缓和创造了重要的前提。
而从中方的角度来看,在日本水产品的问题上,也做出了积极的表态。关键就是要在中日四点共识的基础之上,在确保安全和中方独立采样的基础之上,有序推进日本水产品的恢复进口。这样一来,过去几年横亘在中日关系之间的主要障碍,几乎都得到了解决。
从大的国际国际框架来看,特朗普的未来4年我们会面临许多风险,但在中日关系方面是面临极大的机遇的。如果重新回到过去政热经热的阶段中去,对中日两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都是有极大的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