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国家出台了不少刺激消费的政策,可为什么还是拉不动内需,就说说身边的现象吧。 同事朋友当中,原来挣钱、攒钱、消费的意愿都很强烈,比方说房子,在二三线城市的60后70后,刚需早已解决了,改善的愿望也大都实现了,但还是热衷于买房子,为什么呢?一是投资,等房子升值;二是理财,房子出租收取租金。再比方说车子,想换好车、豪车,还纠结于是轿车还是SUV。现在呢?房子不买了,不仅不买,如果房价探底回升,还想卖。车子也一样,能不换就不换,即使换车,也不过是油车换电车,而且,原来油车如果是二十几万,现在很多人就换成十几万的电车,原来油车如果是三五十万,现在换成二十几万的电车就不错了。 再来看看60后70后的下一代,原来一门心思想买房,现在宁愿租房,为什么呢?主要是不想背上沉重的房贷。另外,晚婚晚育的也越来越多,要知道,婚育可是地地道道的高消费啊。 现在旅游市场倒是火爆,但是“穷游”的多,并且少买甚至不买当地的土特产、工艺品和纪念品了。音乐节和演唱会在疫情后强劲复苏,但这一块消费总量毕竟不高。 “以旧换新”促进消费效果显著,但还有赖于政策的持续,并且需要长时间“小火慢炖”,否则容易成为“寅吃卯粮”。 总之,原来留下的“后遗症”需要消化,客观经济规律摆在那里,外部形势也不容乐观。看来,既要积极应对,又不能用力过猛、操之过急,否则,如果留下新的“后遗症”,那就更难消化了,得不偿失。
反正他们说什么都不要信
涨工资才是唯一途径,而不是反而大幅降工资。
以刺激消费来促经济,本来就是以资本为标度的伪经济学,并非以国家或社会为标度的真经济。刺激消费,本为“无妄之药,不可试也”;强用之,难以为继,终无功也。
出去办事转了一大圈,听很多人抱怨钱难挣,很多行业拖欠工资,就这样子消费能好吗?
工资是多少?房价是多少?结个婚得多少?买不起房结不起婚说其它还有意义吗?当满嘴仁义道德的“人畜”例外!买了房结了婚的还有多少钱消费其它?当然富人例外,但比例是多少,而且他都们都忙着移民去国外消费!
很简单的原因,专家就是不说破,就是工资低没钱,咋消费?
人民累了,歇一歇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