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近日,由珠海企业汤臣倍健联合中国科学家参与的“内稳态健康评估体系”研究成果,在国际权威科研期刊NationalScienceReview上发表。这项历时6年的研究,运用新理念和新算法对人体进行全面的代谢健康评估,为建立以“健康为中心”的评估体系提供了新的策略和手段,在全球率先对内稳态概念的多维度量化评估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多维大数据驱动的中国人群精准健康研究”被列为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其中,内稳态研究是重点攻克方向之一。
内稳态,即人体在遭受外部压力包括进食后恢复平衡的能力,它涉及到人体在面对各种生理和环境变化时,如何通过自我调节来保持内部环境的稳定。内稳态的维持是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早期预防疾病的关键。
近年来,内稳态健康日渐成为健康评估的重要理念,但如何量化内稳态健康仍是全球科学家面临的挑战。常规的体检仅提示“是否生病”,无法精准判断早期的器官功能和代谢受损情况。
自2019年起,汤臣倍健营养健康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的营养科学、计算生物学、代谢组学等领域的高水平研究团队合作,致力于建立以内稳态为基础的全新代谢健康评估体系,以期为健康评估提供更全面的视角。
研究团队招募了111名年龄跨度从20岁至70岁的健康、肥胖和代谢高危个体。通过收集并检测了参与者在空腹状态下以及摄入含有糖、脂、蛋白质的食物后5个时间点的上百种代谢组学和肝脏、肠道、胰腺等主要器官功能相关指标的动态变化。通过分别整合空腹和进食后的动态数据,研究团队构建了一个全新的代谢健康量化模型——“健康状况图谱”(HealthStateMap,HSM),这一模型能够全面反映个体空腹时的健康状况和餐后的代谢稳态恢复能力。
研究还观察到,体力活动水平、夜晚睡眠时长以及特定的肠道菌群结构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个体的代谢稳态能力。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吴家睿表示,本研究是中国科学院先导项目“多维大数据驱动的中国人群精准健康研究”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而HSM的提出和建立是整个先导项目的重要成果之一,为重新定义代谢健康,即回答从传统的“离疾病有多远”转变为“离健康有多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工具。
采写:南都记者李洁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