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赵本山遇到了模仿者赵本水,于是警告他:“第一对外不能说咱俩是亲戚;第二不能以我的名义接广告,否则后果自负。”赵本水连忙点头答应。 赵本山是中国小品界的标志性人物,他凭借多年来在春晚舞台上的出色表现,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 而他的模仿者赵本水,原名李连东,也曾因模仿赵本山而备受关注,甚至一度通过模仿赚得盆满钵满。 故事的起点要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赵本水出身于河北迁安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小生活在贫困中。他的父母并不支持他追求所谓的艺术梦想,而是希望他务农谋生。 但他却因电影《少林寺》深受启发,心中种下了武术梦的种子。因为没有接受正规武术训练的条件,年少的赵本水只能通过购买廉价的武术秘籍自学。 在漫长的摸索中,他逐渐练出了一些“独门绝技”,如硬气功、吞铁钉等,这些技艺虽然难登大雅之堂,却成为他未来表演事业的重要资本。 后来,赵本水在机缘巧合下拜了一位民间高僧为师,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表演技艺。他靠街头卖艺为生,表演吞食玻璃、喉顶汽车等危险动作,吸引了不少围观群众的喝彩。 然而,这些技艺虽然稀奇,却无法真正让他实现走向舞台的梦想。真正改变他命运的是一次偶然的发现。 他注意到赵本山在央视春晚上大受欢迎,而自己竟与这位小品艺术家在外貌和说话风格上有几分相似。这一发现让他意识到,模仿赵本山或许是他突破现状的机会。 从此,赵本水开始模仿赵本山。他购买了赵本山出演的小品录像带,反复观看并模仿赵本山的台词、表情和动作。 他甚至为了模仿得更加形神兼备,不惜接受整容手术,把自己的面貌改得更像赵本山。同时,他通过控制饮食减重,使自己更加贴近赵本山的形象。 他的努力逐渐得到回报,模仿秀让他积累了一些知名度。他的艺名“赵本水”也是在一次节目中由主 持人调侃后广为人知的,寓意“山水有相逢”,暗示他与赵本山之间的联系。 赵本水模仿赵本山的事业在2000年代初迎来了巅峰。他参加了《星光大道》等多档电视节目,并在模仿秀中屡获大奖。 他的演出不仅限于模仿赵本山的小品,还结合了他早年练就的硬气功绝技。他曾在舞台上表演吞图钉、口叼自行车等项目,这些危险而刺激的表演让观众记住了他,也让他的出场费水涨船高。 到2007年,赵本水的年收入已突破160万元,并凭借这些收入在家乡购置了多套房产。这在当时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成就,尤其对于一个出身农村、没有正规表演背景的人来说,更是来之不易。 然而,随着赵本水知名度的提高,他的一些行为也引发了争议。为了增加自己与赵本山的关联度,他开始在公众面前宣称自己是赵本山的“亲弟弟”。 这一举动虽为他带来了更多的商演机会,但也触及了赵本山的底线。赵本山虽然一向宽容,但对于自己的名誉和公众形象十分看重。这种虚假身份的传播不仅可能对赵本山的个人品牌造成影响,还让他深感不满。 2007年,在一次大型商演活动中,赵本山与赵本水意外相遇。两人之间的对话既简短又意味深长。 据目击者回忆,赵本山没有表现出愤怒,而是平静而严肃地对赵本水说出了那两个要求,赵本山虽然语气温和,但却透露出一种不可违抗的权威。面对赵本山的警告,赵本水连忙点头答应,神情中充满了忐忑与敬畏。 赵本山的警告显然起到了作用。赵本水从此逐渐淡出了模仿赵本山的商演活动,开始尝试开拓属于自己的舞台表演风格。他将早年习得的硬气功与幽默表演结合,创作了一些独特的节目。 同时,他还发行了一些原创歌曲,包括《我不是赵本山》《酒后不驾车》等,试图用音乐展现自己的才华。这些尝试虽然未能让他重新回到巅峰,但也使他摆脱了完全依赖模仿的局面。 赵本山与赵本水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模仿与原创之间的较量,也反映了娱乐行业中模仿文化的复杂性。 赵本山对赵本水的态度展现了他的宽容和大度,但同时,他的警告也表明,模仿必须有底线,不能越界。
根本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