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美国空军出动28架先进战斗机,空袭伊拉克。伊军一架老旧米格-25升空迎战。让人吃惊的是,米格-25轻松击落F-18,而美军飞行员直到十八年后,才被确认阵亡。 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苏联的军事指挥部门面临着一个严峻的挑战。美国的U-2高空侦察机频繁在苏联领空上空活动,而当时的苏联空军却无力应对这种威胁。 这种局面迫使苏联开始研制能够在超高空、超高速状态下作战的截击机。1960年5月1日,苏联防空部队在乌拉尔地区成功击落了一架U-2侦察机。 米格设计局接到了这项任务,他们决定采用全新的设计理念。与传统的歼击机不同,米格-25采用了更大的机体和更强劲的发动机,这使它能够达到前所未有的飞行高度和速度。 为了应对高空高速飞行的挑战,设计师们选择了特殊的钛合金和不锈钢材料。 1961年,米格-25的原型机首次升空,立即创造了惊人的记录。在22670米的高空,它以每小时3000公里的速度飞行,这个成就让西方国家感到震惊。 当时世界上没有任何战斗机能够达到这样的性能指标。即使到了今天,像美国的F-22这样的第五代战斗机,在速度和升限方面也无法超越米格-25的记录。 在技术指标方面,米格-25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动力系统。两台图曼斯基R-15涡喷发动机,每台能产生11200公斤的推力,使米格-25能够轻松突破音速。 米格-25的雷达系统也十分先进,它能在100公里外发现目标,并能在强烈电子干扰下保持稳定工作。这种能力在当时的冷战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 到了60年代末期,苏联开始批量生产米格-25。这款战机不仅装备了苏联空军,还出口到了多个盟国。它的出现,标志着超音速截击机时代的到来。 在随后的国际军贸市场上,米格-25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战略筹码。 1991年初,伊拉克空军的实力正处于历史低谷。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的空袭,已经让伊拉克的许多军事设施遭到严重破坏。 在伊拉克的空军基地中,米格-25是为数不多仍能保持战斗力的战机之一。相比其他机型,米格-25具有独特的优势:超高的飞行速度和优秀的高空性能。 伊拉克空军的装备状况与美军相比存在巨大差距。美军拥有F-14"雄猫"、F-18"大黄蜂"等先进战机,这些战机配备了当时最先进的雷达和导弹系统。 而伊拉克的米格-25虽然速度快,但电子设备相对落后。它的雷达和火控系统都是70年代的产品,在对抗美军的电子干扰时会处于劣势。 美军的空袭行动经过了周密的计划。他们采用了F-18和F-14混编的作战编队,这种编队既能执行对地打击任务,又能应对空中威胁。 在编队中,F-14负责远程掩护,利用其强大的雷达系统和AIM-54"不死鸟"远程空空导弹保护编队安全。F-18则主要执行对地攻击任务。 为了确保空袭的成功,美军还部署了E-3A"预警机"。这种空中预警机能够监视300公里范围内的空域,为战斗机提供战场态势信息。 美军的电子战系统也非常完备。他们使用了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专门负责干扰敌方雷达和通信系统。 在战术预设上,美军认为伊拉克空军不会构成serious威胁。他们的情报显示,伊拉克大部分战机都已经被摧毁或转移到地下掩体。 然而美军低估了米格-25的威胁。这种看似老旧的战机,在高速突防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特别是在应对远程导弹时。 美军的作战计划是采用大规模编队进行轰炸。这次行动出动了28架各型战机,其中包括16架F-18和8架F-14,以及配套的电子战和预警机。 在这场不对称的空战中,伊拉克飞行员达乌德展现了高超的战术素养。他清楚地知道米格-25的优势在于速度,因此始终保持与美军编队30公里的安全距离。 这个距离是经过精心计算的。虽然美军F-14装备的AIM-54"不死鸟"导弹理论射程可达30公里,但在如此高速飞行的目标面前,实际命中概率极低。 在与美军周旋的过程中,达乌德始终在编队外围游走。这种战术迫使美军不得不分出更多战机来应对威胁,打乱了原有的轰炸计划。 经过一段时间的周旋,达乌德抓住机会,突然改变战术。他利用米格-25超高的速度优势,从侧翼高速突入美军编队。 这一突然的战术变化让美军措手不及。负责护航的F-14由于担心误伤友机,无法发射远程导弹。 更糟糕的是,执行轰炸任务的F-18携带着大量炸弹,机动性受到严重限制。在这种情况下,米格-25的速度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 当达乌德的座机进入20公里射程时,他果断发射了R-40导弹。这种导弹虽然技术相对落后,但在如此近的距离下命中率很高。 导弹发射后,一切都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安德森驾驶的F-18被击中,机体瞬间爆炸。 战后的分析显示,米格-25在这场空战中的成功归功于多个因素。首先是飞行员达乌德出色的战术运用,其次是米格-25独特的性能特点。 直到2009年,美军才最终确认了安德森的阵亡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