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两周年!中国空间站“述职报告”:5个航天员乘组“办理入住”,实现多个首次

九派新闻 2024-12-30 11:11:33

12月30日,在即将迎来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两周年之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首次公开发布《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报告》(2024年),对两年来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了系统性总结。

两年来“天宫”

取得了哪些瞩目成就?

见证了哪些属于中国的太空“奇迹”?

一起去看看它的“述职报告”

身兼数职的“多面手”

“天宫”成绩单满满当当

全面建成两年来

“天宫”可谓是身兼数职的

“多面手”

“太空家园”“国家太空实验室”

“天宫”的成绩单上满满当当

↓↓

5个航天员乘组“办理入住”

“太空家园”超宜居

作为我们的“太空家园”,“天宫”的环境超宜居,四个关键词带你“打卡”空间站。

关键词1:“入住率”超高

两年来,我国先后组织完成4次载人飞行、3次货运补给、4次飞船返回任务,5个航天员乘组、15人次在轨长期驻留,累计进行10次航天员出舱和多次应用载荷出舱,开展多次舱外维修任务,刷新航天员单次出舱活动时长的世界纪录,完成包括2名港澳载荷专家的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低成本货物运输系统择优并启动研制等工作。

目前,中国空间站在轨运行稳定、效益发挥良好。

关键词2:四季如春

空间站的热控系统中的“中央空调”——流体回路遍布在舱段的各个角落,通过特殊液体在管路内的往复循环,将舱内设备以及航天员生活产生的热量收集起来,通过回路再带到相应的设备和结构中,给过热的地方散热,给过冷的地方加热。

有了热控系统这个空间站温度的“大管家”,中国空间站能保障在恶劣的太空环境中的舒适性,实现“四季如春”。

关键词3:新鲜绿菜端上桌

空间站内温度四季如春,“太空种菜”也能常态化进行。

航天员在空间站内种菜,不仅可以研究太空微重力等特殊环境对植物生长发育、生理生化等方面的影响,还能够缓解自身压力,正向调节心理情绪。更重要的是,航天员还能够以此途径获取食物、氧气和水。

植物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航天员产生的二氧化碳,生产氧气,可一定程度上净化密闭舱室环境,获得清新的空气;生产食物,为航天员提供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丰富航天员食谱。

关键词4:太空健身,活力满满

在太空,健身可不仅是强身健体这么简单,它关乎航天员的生命健康,是防止肌肉萎缩和骨质流失的重要手段。

空间站内配置了各类健身器材,除了常见的弹力带,还有太空跑台、太空自行车等健身设备,航天员的健身方式更加多样化,保证自己处于活力满满的健康状态,更好地开展在轨工作。

实现多个首次!

“国家太空实验室”成果丰硕

凭借长期微重力、宇宙辐射等独特环境条件,再结合航天员亲身参与、天地往返运输等突出优势,我国空间站已然成为一座珍贵的“国家太空实验室”。

截至2024年12月1日,中国空间站已在轨实施181项科学与应用项目,上行科学与应用任务近两吨实验模块、单元及样品等科学物资,下行空间科学实验样品近百种,获取科学数据超过300TB。

各领域科学团队深度挖掘诸多领域方向,累计发表500多篇高水平SCI论文,获得150多项专利,部分成果已实现转移转化与推广应用,显著推动我国空间科学与应用快速发展。

在空间生命科学与人体研究领域:

国际上首次获得空间发育的水稻和再生稻新的种质资源;

首次实现空间人胚胎干细胞分化为造血干/前体细胞;

实现国际上空间水生生态系统在轨运行的最长纪录;

首次将人工血管芯片送入太空,完成了对抗血管损伤的黄酮类小分子化合物筛选,入选2023年度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十大进展;

实现了双光子首次在轨应用研究。

在微重力物理领域:

国际上首次获得宽域重力条件下池沸腾稳态传热数据并发现传热性能的反常重力标度行为

国际上首次揭示低流量部分预混火焰的升举及吹熄特性;

国际上首次实现空间微重力条件下的冷原子干涉陀螺,为发展我国空间量子惯性传感技术奠定了基础。

在空间新技术与应用领域:

首次揭示了液态金属管内对流的层流-湍流转捩特性,填补了过渡区对流换热数据的空白;

实现了斯特林热电转换技术首次在轨验证应用;

建立国际首个高通量在轨微生物腐蚀试验装置,获得了我国首批在轨环境下航天器材料微生物腐蚀试验数据;

首次利用靶向加热技术实现了空间液态微藻由“生”变“熟”。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

“天宫”也给自己定下了新的目标

中国空间站将在今后10—15年的运营中陆续开展千余项研究项目,积极开展科学普及和国际合作,促进我国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

在空间天文与地球科学领域,巡天空间望远镜(CSST)有望在暗能量本质和暗物质性质等宇宙学基本问题、星系与活动星系核、银河系与近邻星系等方向取得国际重大成果。

在空间新技术与应用领域,将重点面向近地、地月空间、未来载人深空探测与在轨服务等国家战略需求,持续开展前瞻性空间应用项目、关键技术验证试验项目和新型航天系统演示验证项目,推进空间应用、新型航天系统及应用的能力提升。

在科学普及方面,中国空间站将丰富科普教育活动,拓展“天地连线”主题活动,深化“天宫课堂”授课方式,举办多层次载人航天科普展览等。

巡天探宇永不止步

未来,中国航天将继续逐梦星辰

期待“天宫”

见证更多“宇宙级精彩”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