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把彭越杀了,并且剁成肉泥熬成粥给诸侯每人都送了一碗。英布收到人肉粥的时候,他正在打猎。英布马上集结了军队,然后下令自己所在地区进入警戒。但是刘邦并没有发兵攻打他。这让英布如坐针毡,总感觉刘邦在自己头上悬了一把剑,随时会劈下来。 西汉初年,刘邦通过对异姓诸侯王的清除和对功臣侯爵的信任,完成了权力的进一步集中。 这一过程中,韩信、彭越和英布等异姓王的命运令人唏嘘,而萧何、张良、曹参等未被封王的功臣却得以善终。 刘邦在与项羽争夺天下时,为了拉拢实力强大的将领,不得不封一些非刘氏出身的功臣为王。 韩信、彭越、英布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被封为齐王、梁王和淮南王。 这些异姓诸侯的存在,从一开始就注定是暂时的。 韩信是汉朝的开国功臣之一,其军事才能在楚汉战争中举足轻重。 然而,他的功绩却成为刘邦忌惮的理由。韩信在刘邦被项羽击败时,以军功为要挟,迫使刘邦封其为齐王。 这种行为虽然帮助刘邦稳住了局势,却埋下了二人关系破裂的种子。楚汉战争结束后,刘邦迅速削弱韩信的权力,将其从齐王降为楚王,最终借吕后之手将其杀害。 韩信的结局源于刘邦对其能力和权力的双重忌惮。即使韩信对刘邦并无造反之意,但其拥兵自重的地位使得他成为帝国稳定的潜在威胁。刘邦不得不以雷霆手段消除这一隐患。 梁王彭越的悲剧则更加直接。他在汉军征战中屡立战功,受封为梁王。 在被人诬告谋反后,刘邦未作深查便将其发配至蜀地。彭越本希望通过吕后为自己求情,却不料反被利用。 吕后劝说他随行入京,随后在刘邦面前进言,最终导致彭越被处死,甚至被夷灭三族。彭越的命运揭示了刘邦对异姓王的根深蒂固的不信任。 对刘邦而言,拥有兵权的异姓诸侯始终是威胁。 彭越死了,被刘邦杀死的。他的尸体被刘邦下令剁成肉泥,熬成了粥。 这碗粥里,盛着彭越的血肉。而这样的人肉粥,刘邦给每一位诸侯都送去了一碗,英布也不例外。 英布是在打猎时,收到了这碗粥。当侍从捧着食盒走到他面前时,他刚射杀了一只野兔,正准备让侍从拿去清理烹饪。 谁知侍从打开食盒,里面散发出一股奇异的腥臭味。 "这是何物?"英布皱眉问道。 侍从战战兢兢地回答:"启禀将军,这是陛下送来的……人肉粥。" "人肉粥?"英布大惊失色。他放下手中的弓箭,接过食盒,盯着碗中粘稠的肉糜看了许久,脸色阴沉得可怕。 英布立刻命令停止打猎,集结军队戒备。他下令所在地区进入警戒状态,加强防御工事,严密监视各个关口。 军营内一片肃杀之气,人人自危,个个惶恐不安。 然而,令英布感到莫名其妙的是,刘邦并没有趁机发兵来攻。 难道刘邦真的只是送来一碗粥吗?可这人肉粥的意义何在?英布百思不得其解。 英布终日惶惶,夜不能寐,总感觉刘邦这是在威胁他,给他施加心理压力。他觉得自己头上就像悬着一把利剑,不知何时会落下。 一碗人肉粥,竟让堂堂诸侯英布如此猜疑惶恐,实在是防不胜防。 英布见到刘邦派来的使者,更加惶恐不安。 他已经得知贲赫逃到长安告发自己谋反,如今刘邦又派人前来,难道真的要讨伐自己?莫非贲赫与刘邦里应外合,就等着自己落网? 英布心中怒火中烧,恨不得把贲赫碎尸万段。 他下令将贲赫的全家老小尽数捉拿,一个不留地杀死。英布痛斥贲赫忘恩负义,反咬一口,就是欺君罔上之徒。 英布已经意识到,如今的形势对自己十分不利。朝廷正虎视眈眈地盯着自己,刘邦肯定要除掉自己这个心腹大患。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发制人。英布当机立断,下令起兵造反。 英布的叛变,让刘邦再次召集群臣商议对策。众人议论纷纷,有人主张立即发兵讨伐,有人主张再派使者晓以利害,劝英布投降。 刘邦心力交瘁,实在不想再亲自出征了。他原本打算派太子刘盈前去,却被吕后一把拽住,哭诉说那是让儿子去送死。 此时,夏侯婴向刘邦举荐家臣薛公。薛公头脑清晰,见解独到,对当前的局势有着透彻的分析。他信誓旦旦地对刘邦说,只要让自己去,保准活捉英布,绝不会有闪失。 刘邦见薛公言之凿凿,颇有气魄,遂将其升为千户。随后,刘邦亲自督战,与薛公一同出征英布。 英布闻讯大喜,认为刘邦已老迈,厌倦征战,不会亲自上阵。 他对将士们说,自己只畏惧韩信、彭越,如今这二人都已身死,再无忧患。英布志得意满,率军直扑庸城。 然而,英布并非刘邦的对手,其叛乱很快被平定,最终落得身死族灭的下场。英布的反叛不仅加速了异姓王的灭亡,也进一步证明了刘邦在削弱地方势力上的决心。 随着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诸侯的清除,刘邦逐步以刘氏子侄取而代之。他几乎每消灭一位异姓王,便迅速将其封地转封给刘氏家族成员。 这种策略不仅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也确保了刘氏王朝的稳固根基。 最终,西汉的诸侯体系被彻底刘姓化,为皇权的集中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相比异姓王的悲剧,萧何、张良、曹参等功臣元老的命运则显得平稳得多。尽管他们没有获得王爵的封号,但刘邦给予了他们足够的信任和保障,使其得以保全性命并安享荣华。
遍地流
其实灭诸侯王,可以看成是刘邦的第二次统一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