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人心的一幅肖像:这是刚结束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的毛主席主席。 这张珍贵的肖像照,记录下了一位伟人最不为人知的一面,骨瘦如柴的他,脸上带着饱经沧桑的疲惫和忧愁,完全不同于我们印象中意气风发的领袖形象。 这一刻,他作为一个普通人的一面展现在世人面前,然而正是这样一位在万里长征中历尽艰辛、濒临崩溃边缘的领袖,带领红军走出绝境、成就了一个新中国的奇迹。 长征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当时的红军如同站在十字路口上,进退维谷,就在敌人步步紧逼,马上就要围剿上来的紧要关头。 是毛主席挺身而出,指明了一条生路: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西方突围转移。就这样,带着必死的决心,毛主席与红军踏上了充满荆棘的长征之路。 这支由八万六千多人组成的队伍,在茫茫荒野中开始了两万五千里的跋涉,毛主席主席虽为领袖,却并未搞任何特殊化,而是与普通一兵卒同甘共苦。 长征伊始前一个月,他在中央苏区突发恶性疟疾,若非军医及时妙手回春,恐怕难以跟上队伍。 即便病情有所缓解,他在长征初期的身体状况依然十分堪忧。无奈之下,他只能躺在担架上,随部队一同急行军。 在跨越四川的夹金山时,气候骤变,冰雹倾盆,毛主席看到战士们在冰天雪地里艰难跋涉的身影,二话不说便将自己的坐骑让给了体弱多病的同志,和大家一起手拉手在风雪中前行,毫无领袖的特殊待遇可言。 而草地上的日子,更是红军长征中最为不堪回首的一段经历,没有充足的给养,毛主席和战士们只能忍饥挨饿,以野菜充饥,以皮带裹腹。 毛主席与大家的遭遇并无二致,他面黄肌瘦,双目深陷,浑身沾满泥土,人已奄奄一息。但为了大局,他咬紧牙关,靠着顽强的意志一步步向前挪动,直到实在支撑不住才倚在警卫员身上。 长征是对生理和心理的双重考验,身为领袖的他,肩负着数万将士生死存亡的重任。 这意味着,作为掌舵人的他,必须以超乎常人的意志力来支撑,时刻保持头脑的清醒和判断的正确,不能有丝毫差池,否则,整支队伍都将面临覆灭的危险。 与此同时,他还要用乐观的情绪来鼓舞士气,振奋人心。然而,铁打的汉子也有柔情的一面。在那些难眠的夜晚,谁又能真正懂得毛主席主席内心的焦灼? 在最艰难的时刻,他和大家一起同甘共苦,忍辱负重,也正是在这位伟大领袖的带领下,我们党我们军队才能战胜重重困难和阻碍,最终赢得革命的胜利。 革命胜利来之不易,那段在死亡线上匍匐前进的峥嵘岁月,那些在绝境中求生存的悲壮场景,都凝结在老一辈革命家满是沧桑的脸上。 而毛主席在长征路上也同样遭受着非人的折磨。在旁人不曾留意的时候,他曾默默将自己的毛主席衣和干粮施舍给路边饥寒交迫的老人。 在别人不忍目睹的场合,他也曾狠下心来,让警卫员宰杀自己视若亲友的坐骑,只为让战士们果腹充饥…… 如今,当我们重温这些历史,回顾毛主席和红军将士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传奇历程,心中难免会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作为后人,我们一定要铭记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发扬红军将士的优良作风,越是条件好了,我们越不能骄奢淫逸。只有这样,才能担负起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新任务。
千古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