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天津一家四口吃了顿馄饨后三人死亡,警方取证调查时也差点遭到暗算,谁料凶手竟不是人。 在天津的一个副食品批发市场里,有一排旧仓库被改造成了临时住房。其中一间住着谢先生一家四口,他和妻子都是附近打工的工人,带着两个女儿在这里安家。 这个仓库被一道隔断墙分成了两半,一边是他们的住所,另一边还保持着仓库的功能。住所里虽然面积不大,但一家人收拾得井井有条,夫妻俩每天上班,大女儿13岁已经上初中,小女儿7岁刚上小学一年级。 2015年7月5日,这个普通的日子本该和往常一样平静度过。谢太太带着两个女儿一大早就出门,先是去菜市场买了些新鲜的食材,接着又去附近的诊所买了一些常见的感冒药。 回到家后,谢太太开始准备午饭,她包了一大锅馄饨。一家人难得聚在一起,吃着热气腾腾的馄饨,谈论着各自的日常生活。 傍晚时分,谢太太用中午剩下的馄饨馅包了一些饺子,准备当晚餐。但奇怪的是,全家人都表示没有胃口,连平时最爱吃饺子的小女儿也说不想吃。 包好的饺子就这样放在了厨房,一家人各自休息。夜晚,天津的天气闷热,谢家开着电风扇入睡。谢先生习惯性地睡在房间的一个角落,而妻子和两个女儿则睡在通风的位置。 第二天早上7月6日,谢先生是第一个发现异常的人。他醒来时感到强烈的不适,发现妻子和女儿们都没有任何反应。 在极度惊慌中,谢先生拖着虚弱的身体冲到邻居老王家门口。他用尽最后的力气敲响了邻居的门,声音颤抖地说出了"救救我老婆孩子"这几个字后就昏倒在了门口。 邻居老王看到这一幕立即报警。当110接警人员赶到现场时,发现谢太太和小女儿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谢先生和大女儿虽然还有微弱的呼吸,但情况也十分危急。 抵达现场的警方首先对整个房间进行了细致的勘查。房间内有多处呕吐物,床边放着装有呕吐物的盆子,但房间内的门窗都完好无损,没有任何被破坏的痕迹。 法医对遗体进行初步检查后发现,死者身上没有明显外伤,也没有被束缚或者挣扎的痕迹。种种迹象都表明,这很可能是一起中毒事件。 警方立即对现场所有的食物进行取样,包括没有吃完的馄饨、未煮的饺子,甚至连水源都进行了详细的检测。同时也对呕吐物进行了化验,希望能从中找到导致中毒的原因。 就在等待化验结果的过程中,医院传来消息,谢先生和大女儿清醒了过来。警方立即前往医院,了解到他们一家最后的饮食情况。 通过调取监控录像,警方发现案发前谢太太带着孩子们去过诊所。但经过调查,他们购买的只是普通感冒药,根本不可能导致如此严重的中毒反应。 就在警方一筹莫展之际,在谢家的一块黑板上发现了重要线索。黑板上歪歪扭扭地写着三个"毒"字,字迹稚嫩,似乎是小孩子所写。 警方推测这可能是谢家7岁的小女儿所写,但一年级的课本中不会出现这个字。这个发现让案情又蒙上了一层新的疑云。 就在这时,参与现场勘查的几名警员相继出现身体不适的症状,有的出现呕吐,有的开始腹泻。这个异常情况引起了专案组的高度重视。 更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在炎热的夏季,谢家杂乱的房间内竟然看不到一只蚊虫。这个反常现象和警员的身体不适似乎都在暗示着什么。 警方立即调来了专业的检测设备,身着防护服的警员再次进入现场。随着他们逐步深入房间,仪器的读数开始剧烈波动。 检测结果显示,房间内含有大量的磷化氢气体。这种无色有毒气体在高浓度下可以致命,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警员会出现中毒症状。 但问题又来了,这些致命的气体是从哪里来的?警方发现,靠近仓库一侧的区域,气体浓度明显更高。这个发现为案件的侦破指明了新的方向。 警方联系到了隔壁仓库的主人,打开仓库检查后发现里面堆放着大量用于制作爆米花的玉米。在这些玉米堆中,零散地放着一些用报纸包裹的小包,经询问这是一种叫"粮虫净"的杀虫剂。 经过检测,这种粮虫净中含有磷化铝成分。磷化铝在遇到潮湿环境时会分解产生磷化氢气体,而这正是导致谢家三口死亡的罪魁祸首。 调查显示,仓库主人在7月4日下午投放了整整一斤的粮虫净。这个用量严重超出了安全使用标准,但仓库主人表示他们一直都是这样使用的,从未出过问题。 然而这一次,天津连续下了一天一夜的大雨,空气湿度急剧上升。潮湿的环境加速了磷化铝的分解,产生了大量的磷化氢气体。 更致命的是,谢家的房间与仓库之间只有一道简单的隔断,上方是共用的吊顶空间。这种结构让有毒气体可以自由流通,形成了一个隐形的死亡陷阱。 案件最终认定为责任事故。仓库主人因过失投放危险物品罪被提起公诉,并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这起悲剧揭示了在日常生活中不当使用化学品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 这起看似偶然的悲剧,实际上暴露出了多个环节的安全隐患。从不规范使用化学品,到房屋改建缺乏安全标准,再到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意识缺失,每一个环节都值得我们深思。
[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