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3个小恶魔,终于被判了!(值得一读) 年少的恶,也是恶。 今天,邯郸“3·10”初中生杀人案终于等来了判决。 据新华社通稿: 主犯张某某被判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从犯李某被判十二年有期徒刑;而马某某,则不予刑事处罚。 这样的判决结果,在法律人看来合情合理—— 毕竟两名主犯都是“十二周岁以上未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能依据新修订的刑法年龄判到这个程度,已经是司法机关慎重考虑的结果。 但对大家来说,这份判决书写满了遗憾。 细看案情,令人不寒而栗: 三个年仅13岁的“小恶魔”,竟然能精心策划一场谋杀。主犯张某某和李某与同班同学王某某有矛盾,就起了“杀人越货”的念头。他们商量了多次,还要平分赃物。张某某甚至提前踩点,选定废弃菜棚,还带上了铁锹准备掩埋。 2024年3月10日的下午,他们用充电为借口把王某某骗到菜棚。路上,李某还主动告诉马某某要杀人。进了菜棚,张某某拿起铁锹,李某帮忙按住,活生生地杀死了这个曾经的同窗。作案后,三人抢走了王某某的钱,毁掉手机卡,想要掩盖罪行。 这已经不像是“未成年人犯罪”了,策划之详尽、分工之明确、手段之冷血,都让人不寒而栗。 可就是这样的野蛮与残酷,却因为年龄的界限,只能做出这样的判决。 法律角度看,量刑确实恰当。 张某某是主犯,不仅提议杀人,还选址踩点、亲自动手,判处无期徒刑已是法律允许的最重处罚。 李某虽然参与谋划、帮助控制,但确实是从犯,判十二年符合法律规定。 马某某知情不报还帮忙毁证,但因为案发后主动交代并指认现场,免于刑事处罚也说得过去。 但法律的温情,会不会成为某些人的护身符? 判决一出,民意哗然。 网友们的质疑一针见血: 无期徒刑可能因减刑提前释放,十二年刑满时才25岁正是壮年,更不要说还有一个连刑事处罚都逃脱了。 这样的判决,怎么能服众?怎么能震慑犯罪? 舆论的担忧不无道理。 未成年杀人者可以因为年龄而免于极刑,就等于告诉那些居心不良的人… 有些人,生来就恶。 他们躲在未成年的身份后面,利用法律的温情逃避惩罚。 回顾邯郸这起案件: 凶手们不是一时冲动,而是蓄谋已久;不是慌乱杀人,而是精心策划;不是做案后悔恨,而是还想着分赃。 这分明已经具备足够的犯罪认知和能力,这种情况下,还要让他们躲在年龄的保护伞下吗? 不得不说,我们一直忽视了另外一个重要群体:受害者家庭。 每一个冰冷的判决书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支离破碎。 王子耀的父母,不仅永远失去了儿子,还要承受法律“轻判”的二次伤害。 他们的痛苦,谁来抚慰? 必须建立起完整的受害者救助机制。 这不是简单的经济补偿,而是要建立长期的心理疏导和社会支持网络。 因为对受害者家属来说,失去亲人的痛苦永远不会过去,每逢节日生日都会勾起伤心。 只有持续的社会关怀,才能帮助他们重新找到活下去的勇气。 不知沉眠地下的王子耀,看到三个小恶魔的“全身而退”,作何感想。(摘自网络)
邯郸3个小恶魔,终于被判了!(值得一读) 年少的恶,也是恶。 今天,
忆南趣事
2024-12-30 21:28:3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