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紫》:要不是王映雪宁愿借钱也要凑3000两赔给继女,窦昭永远不知,母亲赵谷秋早就给了她安排最好的退路 很多人觉得,窦昭的母亲赵谷秋纯纯恋爱脑,嘴上说着舍不得女儿受苦,却因为丈夫窦世英爱上了别人,明知王映雪不是好人的情况下,撇下亲乖女一个人被继母磋磨,她自己选择自缢解脱。 窦昭上一世不知内情,直到亲眼目睹母亲被所有人逼迫,被丈夫背叛,内心苦不堪言,她才真正理解母亲的爱情观,但也因此对爱情失望。 直到祖母崔老太太的到来,她才明白,母亲心里最牵挂的人始终是她。 重生一世的窦昭,如果没有祖母崔老太太的庇护和关爱,能不能活着长大都两说。 窦昭的早慧让继母忌惮,王映雪视她为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 窦昭还没行动,王映雪便计划以后在她的吃食里下小剂量的麻黄,以图让她早夭。 窦昭正是暗中偷听了她跟周嬷嬷的对话,才将计就计,在点心里面下麻黄,提前揭穿王映雪的阴谋。 她虽然成功了,但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此举不仅彻底得罪了继母,如果家里人不为她做主的话,那么结果也是枉然。 毕竟她一个小小孩童,怎能敌得过大人的阴谋算计,即便有赵舅舅替她说话,最后能争取的就是一句误会。 而祖母崔老太太不仅帮助孙女坐实了王映雪害人的罪名,还压制朝中新贵王行宜,让他不敢包庇王映雪的罪名。 崔老太太跟窦老太爷和离了,但是她毕竟是窦世枢和窦世英的亲生母亲,封建社会以孝治天下,窦世枢即便再跋扈不讲理,也不敢当众忤逆自己的母亲。 再加上,崔老太太还是勋贵世家崔家的独女,背后有遍及大江南北的门生故吏做靠山,即便如王行宜这样的首辅门生,见到她也要礼让三分。 窦昭中毒昏迷,然后醒来,作为父亲的窦世英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还问女儿怎么回事。 窦昭回答:王姐姐把我娘的陪嫁摔了,她说我乖就可以多吃点心。 简单两句话,就把王映雪阴险恶毒、自私贪婪的嘴脸表露无疑。 大人说这种话,会让人怀疑有撒谎的成分,但是窦昭一个孩子平铺直叙地诉说,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和情绪,让人想不信都难。 崔祖母根据孙女的叙述,直接把事情坐实:她要斩草除根,侵吞家财! 老太太过来人,她心里清楚,王映雪一点不冤枉,即便现在还没真正毒害窦昭,往后必定下黑手。 窦世英之前还对王映雪怜香惜玉,郎情妾意,经过这件事后,他直接骂王映雪毒妇。 事关人命,王映雪知道自己摆不平,早早把父亲王行宜叫过来压阵,这个时候的王行宜因为心疼女儿受自己牵连吃了太多苦,因而有心包庇,想要以权压人。 他一开口就是否认:小女是不会做这种下作的事的,有什么误会大家可以坐下来说。 王映雪一开始瞧不起老太太,觉得她就是一个乡下无知老妇,对她半点恭敬都没有。 直到妥娘说,你既唤老太太为一声婆母,就不应该忤逆上亲,老太太乃吉安崔氏独女,先祖为建朝功臣,配享太庙,崔氏世代簪缨,朝廷半数,都是崔氏学堂出来的学生,这于情于理,怎能不服? 王行宜听到妥娘的话, 立马变了脸色,急着站起来想要行礼。 老太太身份尊贵,背景强大,让王行宜不敢耍横,她先是赞赏王行宜直言上谏罢马市,闻名于士林,又说他刚刚起复就纵女行凶,陛下会怎么想? 不用说,这件事要真闹到御前,陛下肯定会怀疑王行宜表里不一,过去直言上谏说不定就是为了求个好名声,将来一步登天。 接着那些有崔氏背景的朝官们纷纷上书坐实皇帝的猜想,皇帝还敢重用他吗? 肯定不能,所以王行宜怂了,对于老太太的话不敢有任何异议。 最后,崔祖母不仅给窦昭要回了母亲的嫁妆,而且额外让窦王两家各赔偿窦昭3000两,作为她以后生活的依仗。 这样的结果,比窦昭预期的好十倍不止,有祖母撑腰,她以后还怕什么? 相信两世的赵谷秋应该都有写信给婆母,只不过上一世王映雪逼s赵谷秋的事情没有闹开,很多事情被隐瞒了下来,连身在内宅的窦昭都以为母亲是因病而亡。 更不要说远在贞定乡下的崔老太太,等她收到赵谷秋的信,一切已成定局,她远在千里之外,更加不可能知道内情。 后来王映雪掌控内宅,所有人都被的伪善的面孔所欺骗,窦昭也不知道有祖母可依靠,受了委屈不敢声张。 这种情况下,老太太自然不会没事找事,干扰孙女“幸福”的生活。 再加上崔老太太身体不好,没有纪咏替她施针,她很大可能在窦昭跟魏廷瑜议婚的时候就不在了。所以妥娘最后是跟着窦昭嫁到了济宁侯府。 而这一世,当崔老太太知道王映雪要将窦昭嫁给魏廷瑜的时候,第一个跳出来反对。她深知魏廷瑜是秦楼楚馆的常客,家中女使通房一大堆,能是什么好人,加上王映雪极力促成这桩婚事,背后必有阴谋。 所以她不惜跟两个儿子撕破脸,也坚决反对这桩婚事。 上一世的窦昭始终为别人而活,所以被人利用,凄苦收场,而重生一世,她终于学会为自己而活,有祖母撑腰,她再也不怕别人的刁难和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