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记者范国飞
2024年11月14日,中国新能源汽车年度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成为汽车发展史新的里程碑。
这一年,在《钱江晚报》上,“新能源”一词出现了179次,基本上每两天就会出现一次。
新能源汽车在我们生活中的渗透率越来越高,许多人对新能源车经历了从难以接受到开始关注、买车提车的过程。40岁出头的陈先生,就在今年经历了这个过程:他在杭州一家民营机械企业从事研发工作,和很多技术人员一样,不太喜欢尝试新鲜事物,更喜欢成熟稳定的产品,不过,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对比试驾后,他入手了一辆新能源车。
本是去商场吃饭,因为好奇看起了车
此前,我是燃油车的坚定支持者,以至于看到新闻里有车企老总喊出“怎么现在还有人买油车”时,我是嗤之以鼻的。毕竟,燃油车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而新能源车进入普通家庭不过短短五六年。
但没想到,变化会来得如此之快。
3月份的一个周末,我和家人一起去商场吃饭。闲暇之余,看到商场中庭有好几个品牌的新能源车在展示,不少人在车内体验各种功能。
在好奇心驱使之下,我也坐进车里面感受了一下。在销售人员的帮助下,我还感受了车内的影音娱乐系统,不管是听音乐还是看电影,都有一种家庭影院的氛围感。再加上舒适的座椅和可以放各种冷饮的小冰箱,我对电动汽车的好感度直线上升。
几天后,在销售人员的一再邀请下,我在城市道路和高架上进行了将近10公里的试驾。进入自动驾驶辅助模式后,车辆可以实现自适应巡航、自动跟车、自动泊车等功能。由于是第一次体验,我的脚一直紧张地空悬在刹车的上方,遇到前车紧急变道等情况时总会不自觉地踩刹车,体验过程中自动辅助驾驶功能多次退出,我的表现完全不像一个开了十多年车的老司机那样沉稳。
销售解释说,主要是因为我刚开始开电动汽车,对系统还不够信任,如果用习惯了,就会轻松很多。不过,销售也承认,这是辅助功能,不是真正的自动驾驶,为了符合法律要求,开车时要一直虚握方向盘,不然系统会不停地报警,甚至自动靠边停车。
补贴政策的出台,让换车的念头更强烈
我说自己是老司机,并非有意夸大。2005年,我大学毕业后就考取了驾照,随后买了人生第一辆车。在它的陪伴之下,我经历了结婚、生子等人生系列重要时刻,车子承载了很多美好的回忆。
这辆燃油车没有花哨的功能,但稳定、耐用,已开了近20万公里。不过,时间久了,这辆车空间小、动力弱等缺点越来越明显,是时候换一辆新车了。
今年4月,相关部门发布政策,报废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燃油车或2018年4月30日前注册登记的新能源车,并购买符合节能要求的乘用车新车个人消费者,可享受一次性定额补贴。
没想到,7月份又出台了新政,报废旧车并购买新能源乘用车补贴提高至2万元,购买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车补贴提高至1.5万元。
这坚定了我换车的念头。如果我把老车报废买新能源车,就能获得一大笔补贴。
在看车过程中,销售跟我说,电动汽车用车成本很低,每公里只要几毛钱,维修保养一次只要两三百,让我特别心动。
我也知道,他没说电动汽车长途出行会有里程焦虑,冬天开暖空调电耗下降特别快,八九年后车辆换电池将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开新车有乐趣,但对自动驾驶保持谨慎
在六七月份,买燃油车还是买新能源车,成了摆在我面前的问题。
今年9月,杭州车牌竞价取消了1万元的保留价,最低几百元就能拿到浙A车牌,同时,区域指标申请限制、车辆更新资格限制都取消了。
但我发现,路上行驶的新车中新能源车比燃油车多得多,有时候,我车辆的前后左右都是绿牌车。
跟家人多次商量后,我终于下定决心要买一辆销量靠前的电动汽车,并在两天后行动起来,将它从店里开回了家。
接下来,每天我都能体验到智能座舱带来的驾驶乐趣,车机系统不仅带来了使用的便利,还提供了情绪价值。
不过,对于自动驾驶辅助功能,我一直谨慎使用。毕竟,已经有一些因为过度相信这项功能而出事的新闻了。
比如,今年11月,一个新能源品牌的多位车主使用自动泊车功能时发生故障,导致车辆受损;更早之前,有多个车主在高速上开启自动驾驶辅助功能,在没有接管的情况下,撞上了前方静止的车辆或者障碍物,造成重大交通事故。
所以,我一般只会在非拥堵路段使用自动驾驶辅助功能,开启时也会保持警惕,随时准备接管。毕竟,对于一辆车来说,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AI说:新能源已成主流选择,期待更完善
中国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渗透率从1月份的32.8%一路增长,在7月份首次超过50%,之后几个月渗透率稳定在53%左右。买新能源车已成消费者的主流选择。
目前,多家车企将自动驾驶辅助功能作为宣传的重点,“端到端大模型技术”“无高精地图城区智驾”“全场景无断点智驾”等概念层出不穷,但与之相对应的,个别车主过度信任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开车时双手离开方向盘的危险行为也时有发生,威胁驾乘人员以及其他交通参与者的生命安全。
如今,新能源汽车已从交通工具变成智能终端,这一过程中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续航里程短、保险费用高、维修费用高、保值率低等,相信会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法律法规的完善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