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18岁的张恨水被迫结婚。但他因嫌弃妻子龅牙、体型肥胖,而拒绝和妻子同房。不久后,妻子生下一个女儿,他怒骂:真是晦气! 说起张恨水,大家都会想到那个笔下才华横溢的文学大师,那个影响一代人的作家。 然而,他背后那个不被光环笼罩的女人徐文淑,却很少有人关注。 从婚姻到母亲角色,再到人生的最后一刻,徐文淑经历的痛苦和无奈,或许比任何言语都更加沉重。 那一年,徐文淑年过六旬,在风雨交加的街头,她独自行走着,手里还握着一封信。 这封要寄给张晓水的信,也是她一生中的“亲人”。然而,命运对她并不温柔,突如其来的中风让她倒在了街头。 路人发现时,她只是艰难地指向衣兜里的信,随后便失去了意识。 这场突如其来的悲剧,带走了徐文淑的一生。 当张恨水得知噩耗时,却因正在医院忙碌,便通知了长子张晓水去处理了她的丧事。 尽管徐文淑在张家的地位并不重要,但她的安葬仍然按照传统,安放在了张家的祖坟旁。 对于她来说,这或许是唯一一次获得的尊重。 谈起徐文淑和张恨水的婚姻,那可以说是充满了曲折和遗憾。 张恨水虽然作为作家风光无限,但他和妻子的关系却早已变得冷淡。 张恨水在母亲的逼迫下娶了徐文淑,而婚后的日子更是毫无激情,甚至可以说是形同路人。 两人最初甚至长时间都没有同房,直到在母亲的命令下,徐文淑才得以怀孕,并生下了一个孩子,但是这个孩子却不幸的夭折了。 之后,张恨水将注意力放在了自己的事业和生活上,即便是孩子的丧失,也没能改变对她的态度。 而徐文淑却始终坚守在这个家里,独自承受着这一切。 随着张恨水的事业发展,逐渐在新闻界站稳了脚跟。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专注自己的创作。 与此同时,他和徐文淑的关系更是日渐疏远。 1926年,徐文淑前往北京和丈夫团聚,但张恨水早已迎娶了胡秋霞,而此时的徐文淑,已经成为了一个被遗忘的女人。 但是,尽管如此,她仍选择默默接受这个现实,并且还和胡秋霞建立了“姐妹”般的关系。 甚至还把胡秋霞生下的孩子张晓东,当作是自己亲生的孩子来照顾。 当张晓东因为早产,几乎没有生命迹象时,徐文淑不顾一切地抱起了他,用自己的体温和爱心为他带来了生命的希望。 张晓水后来每次回忆起这一幕,都会说:“我的命是大妈救的。” 这份无私的母爱,跨越了血缘,成为了张晓水心中永远的感动。 然而,徐文淑的牺牲并没有得到回报。尽管她为家庭付出了那么多,却始终无法获得真正的尊重和幸福。 在她的最后岁月里,她选择了简朴的生活,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宗教和慈善事业中。 1958年,她外出给张晓水寄信时却突发中风,永远失去了与家人再见的机会。 而那张未寄出的信,成为了她一生未了的心愿。 1989年,张家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女性,给她立了块新墓碑,上面刻着“张母徐老孺人文淑之墓 男晓水”。 这简短的文字,或许正是对她一生无悔奉献的最好诠释。 徐文淑的一生,充满了悲情与无奈,但她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地坚守了那个时代女性的责任与担当。 她没有遗憾吗?或许有,但她的坚韧与牺牲,永远刻在张家人的心中。 参考资料: 《张恨水经典抗战小说》 《通俗文学15讲》 《张恨水 温润如玉一世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