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7年,大明忠臣于谦被斩首街头,此后,刽子手愧疚得自尽谢罪,抄家的锦衣卫痛哭

文山聊武器 2024-12-31 18:35:05

1457年,大明忠臣于谦被斩首街头,此后,刽子手愧疚得自尽谢罪,抄家的锦衣卫痛哭落泪,孙太后更是绝食,怒斥明英宗:“昏君!你怎么能杀于谦?谁都可以动他,只有你没资格!” 1449年的土木堡之变,是大明王朝建国以来面临的最大危机。在这场战役中,二十万明军精锐尽墨于荒漠,英宗皇帝被俘,邝埜等五十多名朝廷重臣阵亡。 战报传到北京城的那一刻,整个朝廷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乱。一些大臣提议效仿晋宋两朝,迁都南京避祸,但兵部侍郎于谦力排众议,主张死守京师。 身为留守京城的最高军事长官,于谦当机立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首先拥立英宗之弟郕王朱祁钰为帝,即位后是为景帝,此举有效瓦解了蒙古以英宗为人质要挟投降的计划。 在军事上,于谦一改往日明军固守城池的保守战术。他白天率军出城与蒙古军对峙,夜间派兵偷袭敌营,大大打击了蒙古军的士气。 为了激励军心,于谦身先士卒,亲自站在阵前指挥。他下令将士们必须同进同退,违令者斩,这种严厉的军令在当时的明军中极为罕见。 五天的激战,蒙古军损失惨重。加上明军援军即将抵达,蒙古军不得不撤军北返。临走前,蒙古人想用英宗换取赎金,却被于谦断然拒绝。 就这样,于谦带领明军成功度过了这场危机。但危机过后,新的政治风暴却在酝酿。景帝继位后,本应立英宗之子为太子,却立了自己的儿子朱见济。 1457年,在徐珵、石亨、曹吉祥等人的策划下,英宗发动政变重新夺回皇位。作为当年拥立景帝的核心人物,于谦很快就被逮捕入狱。 英宗复位后,原本不想处死于谦。但徐珵等人认为,不杀于谦就无法给这次政变定性,这场政变就缺乏正当性。 最终,功高盖世的于谦被押赴刑场。从拯救大明王朝于危难之际的救国功臣,到阶下囚身首异处,这段时间还不到八年。 于谦在朝廷中以清廉著称,这种清廉不仅体现在他本人,也体现在他的施政理念中。他在巡抚河南、山西时拒绝接受任何形式的礼物,甚至连当地的特产都不收。 这种做派让他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句:"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从此"两袖清风"成为清官的代名词。 在地方治理上,于谦展现出卓越的才能。他在河南、山西两地推行减税政策,帮助百姓渡过灾荒。 在抗击自然灾害方面,于谦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他组织修建水利设施,在道路两旁种树挖井,既解决了百姓用水问题,又方便了商旅往来。 面对灾后疫情,于谦设立药局救治病人。他还创建平粜制度,在丰年时从富户收购粮食,灾年时平价出售给灾民。 在明军中,于谦大力推行反腐,严惩军中贪腐。这种做法虽然整肃了军纪,却得罪了几乎所有的军方将领。 这些将领们表面上对于谦恭敬有加,实际上对他积怨已深。当英宗发动政变时,军队里竟然没有一个将领站出来支持于谦。 于谦的为官之道过于理想化,他完全按照圣贤书上的标准行事。这种做法在现实的官场中很难立足。 他不懂得结党营私,不愿意巴结权贵,也不肯拉帮结派。这种高洁的品格,最终成为他走向悲剧的重要原因。 于谦被押赴刑场的那天,整个北京城笼罩在一片哀伤之中。当锦衣卫奉命前往于谦府邸抄家时,却只搜出满屋子的书籍。 这种清廉的表现,让负责抄家的锦衣卫将官当场落泪。这些见惯了大官豪宅、金银财宝的锦衣卫,第一次遇到一个真正的清官。 于谦的死讯传到宫中,引起了太后的强烈反应。作为土木堡之变的亲历者,太后深知于谦对大明王朝的贡献。 她以绝食的方式表达抗议,并严厉斥责英宗:"昏君,于谦救了你和大明,你怎能杀他?谁都可以动他,只有你没资格!" 连帮助英宗复辟的人,都对处死于谦感到不安。曹吉祥的部下朵儿都冒着生命危险,两次前往于谦的坟墓吊唁。 第一次吊唁后,朵儿都遭到曹吉祥的鞭打。但他并没有因此退缩,第二天再次去扫墓,这种行为充分说明于谦在军中的威望。 于谦之死,在大明朝廷掀起了巨大的波澜。那些参与迫害于谦的人,最终也没有得到好下场。 徐珵和石亨因为内斗失败被流放,石亨后来死在狱中。曹吉祥的结局更惨,因为谋反被处以灭族的极刑。 但这些人的下场,并不能弥补于谦之死带来的损失。一个清官被处死,对大明朝廷的政治生态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大臣们看到,即便像于谦这样有大功于社稷的忠臣,最终也难逃杀身之祸。从此以后,朝廷上下人人自危,不敢再为国尽忠。 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明朝末年。当李自成攻打北京城时,崇祯皇帝求助无门,连筹措军饷都找不到愿意捐献的大臣。 那些家资万贯的大臣,面对王朝存亡之际,却表现得像铁公鸡一样一毛不拔。这种现象的背后,或许正是于谦之死留下的阴影。 于谦的悲剧,成为明朝政治生态恶化的重要转折点。它不仅打击了忠臣的积极性,也加速了大明王朝的衰落。

0 阅读:408
评论列表
  • 2025-01-02 03:59

    于谦的弟弟和宣府总兵杨洪是儿女亲家,杨洪在土木堡之变不但没有解救朱祁镇,还从各个关隘边堡撤兵使朱祁镇彻底陷于绝境。也先没有攻打北京的准备,也没有大型攻城设备,如果没有于谦,也先也同样攻不下来北京,毕竟明朝的基业摆在那里,当时还没有彻底烂透。而夺门之变时,掌握北京兵权和锦衣卫的于谦不可能不提前知道,宁可身死也无动于衷,就是要看明朝皇帝又立又废,来回折腾,彻底看个笑话,把皇权彻底踩在脚下,这才是朱祁镇杀于谦的原因

  • 2025-01-02 16:42

    于谦的悲剧也正是大明王朝的悲剧,屠戮功臣,最后没有人敢做功臣,眼睁睁的看着大明王朝轰然倒塌。

  • 2025-01-01 12:07

    这货以后,没人再为大明玩命。

  • 2025-01-03 15:22

    石灰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