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康熙微服私访,发现一户人家门上对联写着:“家有万金不算富,五个儿子少媳妇。横批:寡人在此。”康熙一看,火冒三丈,心想:除了自己,竟然还有人称“寡人”。也没多想,推门而入。 康熙四十年春,江南大地草长莺飞,杨柳依依。皇帝换上便装,带着几个心腹太监,来到苏州附近的一座小县城微服私访。 街道两旁的店铺林立,茶楼酒肆之中人声鼎沸,处处洋溢着江南水乡特有的繁华气息。沿街叫卖的小贩来来往往,喧嚣声不绝于耳。 清晨的阳光照在青石板路上,街边的茶馆里已经坐满了说书听曲的客人。当地的百姓都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这正是康熙励精图治的成果。 在这个时代,婚姻大事向来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江南一带因为经济发达,商贾之家普遍都会为儿女准备丰厚的嫁妆聘礼。 就在这条街的深处,一处朱漆大门格外醒目,门楣上悬挂着一副对联。远远望去,对联的字迹遒劲有力,显然出自名家之手。 康熙走近细看,只见上联写着"家有万金不算富",下联是"五个儿子少媳妇",横批三个大字"寡人在此"。这"寡人"二字可是帝王专用,寻常百姓如何敢用? 在清朝,"寡人"一词乃是帝王自称,就连六部九卿这样的大臣也不敢僭越。这户人家竟敢在门上大大方方地写着"寡人"二字,实在是胆大包天。 康熙向街坊邻居打听这户人家的来历。左邻右舍都说这是当地富商沈家,家主沈某经营布匹生意二十余载,家资殷实。 沈家在当地也算是名门望族,五个儿子都已到了婚配年龄,却迟迟未曾娶妻。这在当地引起不少议论,有人说是家道中落,也有人说是儿子们挑剔。 看着这座气派的宅院,显然不像是家道中落的样子。门前停着几辆骡马大车,院内仆人往来不绝,处处都显示着这是一户富足人家。 台阶上铺着整齐的青石,门楣上的彩绘栩栩如生,两侧的石狮子也是上等的石料雕琢而成。这样的排场,在县城里也属罕见。 既然家境殷实,为何五个儿子都未成家?更令人不解的是,这户人家为何要在门上写"寡人在此"这样的大逆不道之语?带着这些疑问,康熙决定推门一探究竟。 大门无声地开启,眼前是一个宽敞的庭院,种着几株高大的槐树。庭院深处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正坐在太师椅上翻看账本。 院内陈设考究,朱红色的廊柱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显示出主人的富贵。四周摆放着各式盆景,还有一方小池,养着几尾红色锦鲤。 老者见有人进门,立刻放下手中账本起身相迎。康熙上前询问对联的来历,老者叹了口气,请康熙坐下慢慢道来。 这位老者就是沈家的家主沈某,今年已有六十有五。他道出了一个令人唏嘘的家族隐情,原来沈家几代人都有一种遗传性的血症。 这种血症会导致男丁虚弱多病,很难有后代。沈家五个儿子都身患此症,找大夫看过多次都无法根治。 为了治好儿子们的病,沈某走遍江南名医,花费了无数银两。可是十多年过去,这病症始终未见好转。 当地的媒婆都知道沈家这个情况,没有人愿意把女儿嫁到这样的人家。五个儿子到了而立之年,却一直未能说到亲事。 沈某拿出一本厚厚的医案,里面记载着这些年求医问药的经过。从苏州到杭州,从普通大夫到御医出身的名医,几乎都看遍了。 家中原本有万贯家财,如今为了医病已经花去大半。但只要能治好儿子们的病,钱财对沈某来说已经不重要。 门上那副对联是沈某托人所写,上联"家有万金不算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下联"五个儿子少媳妇"道出了沈家的苦处。 至于"寡人在此"三个字,并非是要冒犯圣上。在沈某看来,寡是指子嗣难以延续,是对家族命运的无奈感叹。 康熙听完这番话,对沈某的遭遇深表同情。对联中的"寡人"二字虽然不合规矩,但确实道出了一个家族的苦衷。 在古代社会,无后为大,这对一个家族来说是莫大的痛苦。沈某虽然家财万贯,但五个儿子都无法成家立业,着实令人叹息。 沈某说到动情处,老泪纵横,说自己这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看到儿孙满堂。可是现在看来,这个愿望怕是难以实现了。 听完沈某的叙述,康熙当即表明了自己的身份。沈某和府中下人立即跪地叩拜,康熙连忙让他们平身。 康熙对沈家的遭遇感同身受,当即下令请来太医院的名医为沈家五子诊治。这些御医都是当朝最好的医者,医术精湛。 第二天,御医们仔细研究了沈家历代的病例,发现这种遗传性血症虽然难治,但并非无法医治。只要选对了药方,经过调理是可以改善的。 康熙还命当地官府为沈家五子择配,并降下口谕说明此事由皇上做主。有了皇帝的保证,很快就有不少大户人家愿意结亲。 这一举动不仅解决了沈家的困境,更展现了一位明君的胸襟和对百姓的关怀。沈某感激涕零,连连叩头谢恩。 为了表彰沈某多年诚实经商,康熙特意赐予沈家一块"商德传家"的匾额。这块匾额不仅是对沈家的嘉奖,也是对诚信经商者的褒扬。 康熙年间,朝廷一直在提倡"重农抑商"的政策。但康熙也明白,商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对诚信经商的商人也会给予适当的褒奖。
虽是戏说有点套俗,但文章写得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