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团里的“购物风波” 参加旅行团,如果导游频繁带大家去购物点,那说明导游能从游客的消费中获得较高提成。这似乎已经成了旅游行业公开的秘密。我一直听闻这样的事,却没想到,自己也会亲身经历一场因导游频繁带购物点引发的旅行“风波”。 那是一次期待已久的海滨之旅,旅行团的行程宣传得十分诱人:阳光、沙滩、美食,还有各种特色景点。出发前,我满心欢喜,对这次旅行充满了憧憬。 旅行的前几天还算顺利,导游小李是个热情开朗的小伙子,一路上给我们讲了不少当地的风土人情,大家相处得也很融洽。然而,从第三天开始,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原本紧凑的景点行程突然被加入了好几个购物点。一开始,大家想着既然来了,顺便看看当地特产也不错。可随着购物点越来越多,大家的不满情绪渐渐滋生。 在一个珠宝店,小李热情洋溢地介绍着各种珠宝的独特之处,还说这是难得的购买机会。可我们旅行团里大部分人都只是看看,并没有购买的打算。小李的脸色渐渐变得不太好看,话里话外开始暗示大家不买东西就是不给面子,浪费他的时间。 团里有位退休的张大爷,性格直爽,他忍不住对小李说:“我们出来是旅游的,不是来购物的,能不能多安排点时间去景点?”小李听了,虽然嘴上应着,可接下来的行程依然是一个接着一个的购物点。 在一家卖保健品的店里,店员们热情过度,围着几位年纪稍大的游客又是端茶又是倒水,不停地推销产品。一位大妈有些心动,正准备掏钱购买,旁边的赵大姐赶紧拦住她,小声说:“别冲动,这些东西不知道是不是真有那么好,说不定就是忽悠咱们的。”大妈这才犹豫起来。 我也感到十分无奈,原本美好的旅行被这些购物点搞得乌烟瘴气。看着同行的游客们有的无奈地在购物点里闲逛,有的满脸不满却又无可奈何,我决定找小李好好谈谈。 晚上,我约小李到酒店的花园里。我诚恳地对他说:“小李,大家出来旅游是为了放松心情,欣赏风景,这频繁的购物点让大家都很不开心。我知道你可能有业绩压力,但也不能不顾游客的感受啊。”小李听了,沉默了一会儿,缓缓地说:“我也不想这样,公司给我们定了任务,如果带的团没有足够的消费,我们的收入就会大打折扣。” 我理解他的难处,但还是坚持说:“可这种方式只会让游客反感,以后谁还会选择你们的旅行团呢?”小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回到房间,我把和小李谈话的事告诉了同屋的伙伴,大家都希望小李能改变做法。 第二天,行程里依然有购物点,但小李的态度有了明显的变化。他不再强行推销,而是简单介绍几句就让大家自由活动。在一个丝绸店里,小李说:“大家随意看看,有喜欢的就买,不喜欢也没关系,咱们一会儿准时集合去下一个景点。” 这一次,不少游客都主动挑选起了商品。我看到那位之前被拦住的大妈,精心挑选了几条丝巾,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她说:“这样轻松的购物氛围,我反倒愿意买点东西带回去给家人。” 而旅行团里的氛围也变得轻松愉快起来。在之后的景点游玩中,大家尽情享受着旅行的乐趣。小李也恢复了之前热情的导游模样,给我们讲解景点的历史文化,还帮我们拍照留念。 旅行的最后一天,在返程的大巴上,大家纷纷对小李的改变表示感谢。张大爷笑着说:“小李啊,这才对嘛,以后可别再搞那些让人不开心的事儿了。”小李红着脸说:“放心吧,经过这次,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这次旅行,虽然经历了波折,但也让我看到了改变的可能。导游和游客之间,其实并不一定是对立的关系。只要相互理解,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就能化解矛盾,让旅行变得更加美好。 当大巴缓缓驶向家乡,我望着窗外渐渐远去的风景,心中感慨万千。这次旅行不仅看到了美丽的海滨风光,更收获了一份关于理解与沟通的感悟,它将成为我记忆中一段独特而珍贵的经历。
旅行团里的“购物风波” 参加旅行团,如果导游频繁带大家去购物点,那说明导游能从
向萍和情感
2025-01-01 14:16:08
0
阅读:1